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9 13:23:0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是讲述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
A.辛弃疾 B.祖逖 C.陆游 D.苏轼
2、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②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
③前秦军队的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④东晋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对西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鲜卑族所灭 B.因侯景之乱而衰败
C.曾经短暂地统一过全国 D.与东晋政权形成“东西并立”的格局
4、前秦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
A.氐 B.鲜卑 C.匈奴 D.羌
5、下列成语哪一个与淝水之战有关?( )
A.问鼎中原 B.闻鸡起舞 C.草木皆兵 D.先发制人
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土地肥 B.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北方人南迁江南 D.南方政局稳定
二、主观题
7、简要说说江南开发的原因及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解析】这题应该用直选法作答。虽然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游、辛弃疾等都是后来历史时期的人物,且苏轼的词中有句“起舞弄清影”颇具干扰力,但“祖逖北伐”才是这个成语的真正来源。因此,答案应当选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2. 【解析】这题用排除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找出正确答案。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但不是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历史上这样的战役不计其数,无法统计);前秦的统治者苻坚内部并不高度支持南征,被其征服的许多民族无心恋战,这是淝水之战中一溃千里的重要原因之一。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是383年,算起来应该是4世纪末。所以,本题只有第④句是正确的,其余说法都是错误的。21教育网
答案:C
3. 【解析】考察西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亡以及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西晋系匈奴族刘渊起兵后,被匈奴兵所灭。所以A不正确。“侯景之乱”发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而不是西晋时期,所以B不正确。西晋和东晋是先后更替出现的政权,不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政权,所以D不对。21cnjy.com
答案:C
4. 【解析】考察五胡十六国或者淝水之战。因该战役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前秦是氐族所建立。
答案:A
5. 【解析】考察成语典故:风声鹤唳,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木皆兵。问鼎中原,讲的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楚庄王”的故事。“闻鸡起舞”是东晋祖逖北伐的故事。“先发制人”是发生在项羽身上的故事。21·cn·jy·com
答案:C
6. 【解析】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选项都是原因。但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容易判断失误。要正确的选择哪一项是这一时期独有的,此前未曾有过的。或者排除这样的选项:如果某一选项即使成立,但换做其他历史时期江南也难以得到开发。AC都是客观条件,不论哪个历史时期,江南都具备这两个条件。但历史上并非任何一个时期江南都得到了开发,所以AC排除。D南方证据稳定,貌似是重要原因,但南方稳定不见得就有北民南迁,除非北方不稳定。所以,这一题选B。www.21-cn-jy.com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 【解析】:这题要分两步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原因;二、意义。江南开发的原因,要注意先确定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主、客观原因,内、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回答问题的角度想全面了,答案就明朗了。对“表现”的回答也一样,先思考从哪些角度回答“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还是GDP、GNP等现代社会的经济指标?古代农业国的经济发展,通常选择农业、手工业、商业这一“行业分工”的角度去作答。
答案: (一)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1·c·n·j·y
(二)意义:南方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汉
(25年~220年)
隋朝
(581年~589年~618年)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589年)
( 分 裂 时 期 )
或者这样表示:
五胡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隋朝
南北朝时期
东晋十六国
西晋
265年
304年
317年
420年
589年
南朝
(宋→齐→梁→陈)
西晋以后的政权更替
一、东晋的兴亡
  三国末期,曹魏的权臣司马炎于266年废掉曹魏政权自立,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国鼎立形势图
西晋统一全国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旋即爆发“八王之乱”,至306年才告结束。
  西晋时,北方民族纷纷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民族(史称“五胡” )。
  永兴三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意图夺取中原。刘渊死后,匈奴大军于建兴四年(316年)灭亡西晋。皇族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南京)定都,建立东晋。
王导
(276年—339年)
  王导,字茂弘,琅玡临沂人。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王导是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年)
先吾着鞭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东晋初期,以祖逖北伐为代表,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淝水之战
  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欲统一全国,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二、南朝的政治
「魏」:指的是三国时的曹魏;
「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东晋;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后来统一全国的隋朝。
「六朝」: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 「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合图
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时代,社会也相对安定。
南朝齐
南朝梁
南朝陈

  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朝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晚年刚愎自用,笃信佛法,纵容邪恶,政绩下降。他曾四次出家,每次均由大臣耗费亿钱将其“赎回”。而且乱建佛寺,其幕僚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萧衍信佛、倡佛之后,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奸臣,造成朝政昏暗,酿成“侯景之乱”。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
  “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破掠吴中,多自调发,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
——《梁书·侯景传》
  “于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南史·侯景传》卷八十
   “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三、江南的开发
  请在地图上标注我国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西晋的都城所在之地,并总结其规律。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梁)沈约《宋书》
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
公元3世纪南北方的城市人口变动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带来了许多北方的农作物;
北民南迁的经济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江南的手工业
一、东晋的兴亡:317~420年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宋→齐→梁→陈。
2.侯景之乱:南弱北强。
三、江南的开发
(一)原因:北民南迁、江南相对和平
(二)表现:农业、手工业进步;
(三)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1.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发生在公元3世纪
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
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
C
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人南迁江南
C.江南土地肥
D.南方政局稳定
B
谢谢观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单元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科 七年级历史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本课是古代史教学中,“经济专题”的重要一课,要讲明“江南的开发”是后世“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的建立和灭亡的基本史实,知道祖逖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伐和淝水之战的故事,了解南朝政治的纷繁复杂;研究《史记》、《晋书》《宋书》等文献,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侯景之乱,认识动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分析大量北民南迁的结果,从逻辑上推理和思考北民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祖逖北伐等史实来证明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初期曾经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民心所向,希望统一;通过研究淝水之战,来说明当时南北统一的条件尚不成熟;通过研究侯景之乱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来说明南朝梁的末期,南朝势弱,南北朝割据发生重大转变;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江南地区在秦汉之际、东晋南朝时期的变化,来得出“江南得到开发”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祖逖北伐,学习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国情怀;通过东晋的兴亡、侯景之乱等史实,认识和平、稳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意义;通过江南的开发,了解祖国农业文明的历史国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江南的开发
(二)教学难点 南朝的政治
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解法 探究教学法 图示法
(二)教学资源 《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南史》、《资治通鉴》、网络图片、相关学术论文等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大家回顾三国鼎立格局是怎样结束的。 在纸上画出三国鼎立后,中国政权更替的结构图。 温习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时序感。
教学过程 “三国”时期结束后,中国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呢?请大家换一种方式,用“年代尺”的办法表述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一、东晋的兴亡重温一下西晋的建立。请大家打开地图,关注一下,西晋灭亡后,中国南北政局的发展。介绍“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故事。讲解成语故事:中流击楫、闻鸡起舞。引导学生看地图册,关注淝水之战。二、南朝的政治解释“魏晋南北朝”这个概念。PPT展示南北朝政权更替情况。简要介绍宋齐梁陈的过渡。 跟随老师一起了解“两晋南北朝”这个概念的含义,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绘制年代尺,在年代尺上标注“三国两晋南北朝”所对应的时间年代。回顾西晋的建立、西晋的灭亡。学生活动:看地图,了解西晋灭亡后,东晋在南方建立、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学生活动:倾听“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了解东晋政权建立之初的历史背景。查找成语词典,了解两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了解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了解东晋时期南北统一的历史契机及其结果。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名词的含义,认识其对应的政权、历史分期。了解南北朝政权并立、对峙。简要了解宋齐梁陈这四个政权的更替和过渡情况,知其大致政区范围。 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历史阶段的分期,以便对该历史时期做具体的微观研究。检验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分期的掌握和巩固。从上一课过渡到这一课。稍事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出“东晋”这个政权的建立,为下文介绍东晋的情况打下前提。认识东晋政权“门阀士族”的这一特殊背景。通过成语故事,了解爱国英雄祖逖的历史事迹,懂得东晋初年“中兴”、积极进取的一面。认识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格局是各方政权博弈的结果,尤其历史特殊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使学生懂得“魏晋南北朝”这个说法的来历。重温这段历史的分期,认识其分裂、动荡的一面。不断强化这个分离时期的时空意识。增强学生对南朝政权更替的空间意识,明白“南朝”的更替,始终是在中国南方发生,而且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存在传承关系。
PPT展示梁武帝时期梁朝的政治情况、“侯景之乱”的相关史料。三、江南的开发提问:我国历史上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西晋的都城都在哪里呢?阅读《史记》中关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继续提供《宋书》中关于江南经济的史料。提问: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PPT呈现北民南迁的基本事实、数据。补充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江南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梁朝梁武帝的“崇佛”的相关历史活动,阅读有关“侯景之乱”的史料和学界观点。思考和回答问题。并总结我国秦汉及其之前历代定都地点的分布规律。思考该规律产生的原因。阅读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在秦汉之际的经济发展水平。思考,《宋书》所载的历史时期,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客观条件。了解北民南迁的基本事实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江南得到“开发”的基本史实。认识江南得到“开发”的现象。 懂得侯景之乱对梁朝统治的打击和危害,知其对南北朝格局变化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发现,古代国家,尤其是大一统国家定都的地点,都与经济重心所在相关。而经济重心的所在,是由农业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了解江南在秦汉之际“尚待开发”的基本史实,农业水平底下的史实。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江南的经济在《宋书》所载的历史时期(南朝宋)已经得到了开发。引导学生懂得江南的开发是由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原因促成的。其中主观原因的作用更大,那就是:大量北民南迁。增进学生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认识。总结江南开发的意义。
随堂练习 1.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发生在公元3世纪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 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人南迁江南C.江南土地肥 D.南方政局稳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魏晋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历史分期的掌握,以及这个跨度长达300多年的时期南北方政权更替的情况;限于课堂时间,本课要注意用尽量简洁、有力的方式处理这一难点,使之不致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构成干扰。一个最近本的方法就是反复训练,在本单元的每一课的教学中都增加这一知识的训练。至于“江南的开发”,这一重点的突出之关键在于要让学生从逻辑上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1.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 2.魏晋南北朝期间,江南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答案是得到了开发,那么有哪些现象和政局说明这一点?) 3.江南的经济为何会在这一时期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得到开发?) 4.这一“变化”(江南的经济得到开发)对后世会有怎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2.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589年,宋→齐→梁→陈。2.侯景之乱:导致“南弱北强”。三、江南的开发(一)原因:劳动力、政局稳定、技术、工具、农作物、自然条件(二)表现:耕地面积增加;刀耕火种→精耕细作;手工业进步;商业活跃;“城市化”扩展。(三)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PAGE
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