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12 鱼书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12 鱼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8 21: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2 鱼 书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熟记重点字词,能说出柯灵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2.品味语言,分析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研读文本结构,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作者对社会病态的批判立场以及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遗憾。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连线作者
?
柯灵
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1962年以在上海《妇女杂志》上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柯灵的作品始终关注现实人生,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缩写世态。他精心锤炼语言,以创作态度严谨见称。著有散文集《望春草》《晦明》《香雪海》《长相思》,杂文集《市楼独唱》《柯灵杂文集》,剧本《为了和平》《不夜城》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写作背景
本文是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笔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渐稀少而引发的寂寞谈起,以“鱼书”为话题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词语积累
(1)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2)分道扬镳: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4)参商:参和商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两者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亲友不能会面。
(5)尺素:一尺长的白色绢帛,古人多用来写信或作画,后来也借指书信或小的画幅。
(6)因循:沿袭,也指迟延拖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4.词语辨析
(1)懒散 懒惰
辨析“懒散”,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十足 实足
辨析“十足”指成色纯;十分充足,常用于信心、干劲、神气等。“实足”指确实足数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用于年龄、分数及数目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辨析二者都有“外物对人的影响大”的意思。“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提示:文章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是:寂寞——回忆时的乐趣——静心品味——人生中的遗憾——气愤——渴望。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也抒发了他渴望朋友来信的心情。
2.作者写到了“鱼书”的哪些重要作用?
提示: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而鱼书往还,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邮政的发明,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书信往来,可以使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将形体隔绝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往来,可以起到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有些书信,已成为文学的隽品。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作者为什么要写匿名信这件事?
提示:社会的病态和变质的感情也凭借了雁足鱼书,简直是对鱼书的一种糟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丑态的愤慨。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鱼书”是什么意思?用“鱼书”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提示:“鱼书”一词,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常将书信称为“鱼书”。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
用“鱼书”作为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是作者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体现。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第8~10段,作者写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信件有关系的哪三件事?这三件事对作者有何影响?
提示:①与善良敦厚的友人分道扬镳。②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③遭匿名恐吓的痛苦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了何谓美好,何谓邪恶。
3.文章结尾引用吴伟业的《梅村》一诗,并说这是“我的心情写照”,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原文为“不好谒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指自己很少主动去登门造访友人,却渴望友人经常来做客,和自己一叙旧情,收到朋友的书信总是因繁忙琐事而延迟回信,但一样地期盼经常收到朋友的来信。表达了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肯付出的微妙心态。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
有人说现在是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就可以了。书信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请表达你的观点。
观点一书信永远不会过时。书信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表达情感更真实,更淋漓尽致。而且书信具有艺术元素,是文学、美学、书法、邮票等文化的综合载体。写信和收信既是心灵的交流,又是精神的享受,更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最好见证。
观点二写信这种方式无疑已经过时了,电话、手机、邮件、网上即时通讯等更加快捷、高效的通信手段,已经取代了写信在信息沟通中的位置,写信只是温存的回忆罢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善于化用古诗词,增添了文学色彩。
本文标题不用“谈书信”,而是用了“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使人自然会想起古乐府的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表示书信用语之词,文中还用了“雁羽”“尺素”,利用古人古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书信的渴盼,使文章韵味十足,内涵丰富。
再如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达了作者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畅适心情。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作者善于将文言和白话、书面语和口语熔为一炉,比如:“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此外,文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等词, 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迭现,含义丰富而又明白浅显,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运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富有哲理和诗蕴,含蓄而深刻。
如“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语言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杂文的博大精深,渗透着哲理与思想。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
鱼书传情,请以“真情”为话题,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创意激活
1.词句重组法——增强底蕴。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沏上一杯菊花茶,来听一曲巴山夜雨的倾诉。
2.再现意境法——传达新意。如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
3.整合意境法——演绎古典。即发挥联想,寻觅古诗词,根据需要,截取意象,围绕中心,进行整合。如: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无边无际的远方呀,今晚我将会魂归何处?孤独的旅人,守望着满月的宁静与苍凉:遥远的家乡,母亲是否依然伫立门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烟?
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千古心情,是离别后游子声声深切的呼唤,是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魂牵梦绕。千古心情,是母亲斑白的鬓角,是等待孩儿归来的瘦小的身影,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回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有一年,听力已经严重微弱的柯灵去新加坡访问。同行的作家外出回来,怎么也敲不开门,只好请服务员拿钥匙开门。原来柯灵把助听器取下来了,所以完全听不见敲门声。柯灵说,耳朵聋了也有好处啊,非常清静,不想听到的东西,完全可以不听。据说,他平时就是把助听器取下来,然后安安静静地进入自己的文学世界。晚年沉浸在文学中的柯灵,大概是很快乐的。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内心的安静、快乐之道、获得与放弃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书信对于友谊的形成、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书信的往还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而邮政的发明,则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人是感情的动物,正因为“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之间,方可将形体隔绝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正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书信、友谊、沟通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拓展阅读
书信实在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的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
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左建明《云中谁寄锦书来》
自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