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写作平台写作话题写作尝试多思善想提观点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论是议论文的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写作话题写作尝试提出的论点要明确、准确、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表明作者的态度;提出的看法要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确立的论点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合乎科学原理,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观点来源于材料,材料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观点来源于对材料的科学分析,这需要我们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认识能力,才能在一大堆材料中提炼出明确、准确、正确的观点来。总之,论点应该从实际材料中提炼出来,做到正确和鲜明。
面对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选准立论的角度。写作话题写作尝试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就是大而酸的,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了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蔡志忠的话对你产生怎样的启示?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见闻或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文体;(4)不少于800字。写作话题写作尝试思路点拨
蔡志忠先生是拿橘子比喻人生,因此,整个材料中对不同橘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就是对不同人生际遇的不同态度:橘子“大而酸”,橘子“小而甜”,说明人生很难十全十美,人生有缺憾,也有美丽,我们是“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还是“拿到了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或者说,我们是要感谢已经拥有的生活,庆幸生活中的美好,还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埋怨生活的不足?显然,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而不能奢求人生十全十美,更不能抱怨生活的美中不足——这既是蔡志忠先生说这段话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对待人生应持的态度。因此,既可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比较好的立意有:①珍惜拥有,感恩生活。②知足常乐。③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以良好心态寻求优势。④贪心无足,人生大敌。⑤正确看待人生,不要患得患失。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而不能一味地抱怨生活。写作话题写作尝试例文呈现
直面生活莫抱怨
苏彦妹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就是大而酸的,一种橘子就是小而甜的,却没有一种橘子是大而甜的,这就是说,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作为跋涉在人生路上的一名旅者,在遭遇困难、觉得生活不如人意时,请对自己说一句:“直面生活,不要抱怨。”这样,你会生活得更好!写作话题写作尝试身处逆境的时候,莫抱怨生活。在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没有抱怨,而是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之后,毅然在写作圣坛上竖起了一面旗帜;双耳完全失聪后的贝多芬没有抱怨,而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堪与宇宙媲美的《命运交响曲》;还有司马迁、张海迪……这些挺立在逆境中的人,因为不做无谓的抱怨,因为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个都成了时代的巨人。因此,如果艰难困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如果磨难是不可避免的,那就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吧,我们也不要做无谓的抱怨。写作话题写作尝试即便是陷入了“绝境”,也应该积极地面对。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多就被上天夺去了听、看、说的能力,她没有抱怨命运之神的残酷无情,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个陌生的世界,用这样的双手写下了震惊世界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自己的一生为残疾人事业奔走呼号;凭着健全的大脑和仅能运动的两个手指头,霍金驶进了神秘的宇宙,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物理学家!他们的遭遇在常人看来已为绝境,我们的遭遇绝对无法和他们相比,而他们的心态和行为却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直面人生,莫抱怨所有。据说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朋友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覆盖住狗留在路边的一片尿迹,列宾却说,在生活中,我们老是抱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想想狗留下的这片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写作话题写作尝试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至少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点评本文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新颖别致。主体部分从“困境”“绝境”“无论任何时候”三个层次上论证了观点,且论据较为恰当丰富,最后结尾又作了辩证的分析,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