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8 21: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里安排的一组课文皆以赞美温暖的亲情为主题。教材编写者设置这样一个单元,在情感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在写作上要求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本文是朱自清的名篇佳作,文章没有华美的语言,写的是生活中的平常琐事,但在极其质朴的字里行间
,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之爱——父爱,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之爱的理解。它浓缩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父爱,被奉为经典,当之无愧。它对于改变学生情感体验缺失现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效果十分明显。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接触到记叙性散文的文章并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对于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课堂,而应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筷子兄弟的《父亲》渲染气氛。在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深情的歌词饱含着对父亲的爱戴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文章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
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补充介绍作者:朱自清,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家,诗人。字佩弦,取自“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1教育网
三、
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1.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倾听朱自清先生的深情诉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概括一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总结:确实,《背影》是一首爱之歌,文中处处凝聚着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父爱的世界!
四、深入课文,体悟深情。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以文本为基础,基于学生的个人体验
3.细节中悟父爱
(1)听读“望父买橘”一节,抓好细节描写,细细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比较阅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五、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3、美读中悟儿子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读。
六、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七、迁移训练,内化亲情。
作业:回家以独特的方式,向父母表示你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你无微不至关怀的感激,给他们夹一次菜,给他们洗一次衣服,为他们倒一杯水……并将感想写成随笔。
21cnjy.com

最后在筷子兄弟的《父亲》的歌声中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