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9 09: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读“神品之文”;
2、品“月色之美”;
3、悟“闲人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月色之美,领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
【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

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曾为妓女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他是谁?
21·cn·jy·com
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苏东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展示自学之成果:
1.询问: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检查预习情况Ppt出示: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准确解释:
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遂至
怀民亦未寝
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
流利翻译: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意引导学生放慢语速,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户”,联系《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足不出户”;“盖”,联系《童趣》中的“盖一癞蛤蟆”和《狼》中的“盖以诱敌”;区别“行”“步”与“走”的含义;语句的理解要到位,关注“为乐”“闲人”,“庭下”一句要如实翻译,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1教育网
3.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
明确:“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三、诵读文章之韵味:
1.请一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韵味其他同学从这几方面评价
2.教师配乐范读,和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3.询问:你听出了苏轼夜游时的心情了吗?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这种情感的句子?(快乐;“欣然起行”)
4.再请一名学生用欣然的愉悦的语气、学老师的样子再读一遍课文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乐曲
5.齐读体会,力求读出文言文的古雅韵味
过渡:在朗读中,我们听出了苏轼内心的快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轼最快乐时就是写作之时”,“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接下来,让我们潜入文本,细细品读
【出处:21教育名师】
四、品读作者之快乐:
1.
逐字逐句反复品读,细细咀嚼,发现并还原作者蕴藏在文章词语和句子中的快乐并以批注的形式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
【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示例:我在“欣然起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中发现了苏东坡因月色入户而迅即产生的喜悦,以及迫切想与朋友分享的愿望你看,他“欣然起行”,一个“起”字和一个“行”字说明他内心涌起的那份快乐是多么强烈,多么真诚!他是多么率真可爱!
2.学生自主品读赏析,然后小组互相启发完善
3.师生交流,点拨提升
①月色入户
这里的“入”不止是“射入”“照进”,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解释为拟人化的“走入”“进入”这个“入”字写出了月色如老友般的善解人意,她知道,对月亮情有独钟的苏轼(残月,冷月,缺月,孤月,圆月,明月,这些月的意象里凝聚着他或悠闲或炽热的感情、豁达的胸襟和睿智的思想),是不会放弃一个美好的秋夜的;“她知道,一颗懂得美的心,绝不轻易在无边风月里合上外壳”正是这个“入”字引发了苏轼无尽的惊喜——我本无意见月,月色自“入”我胸怀,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
www-2-1-cnjy-com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写出了苏轼瞬时的沉吟、思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搜寻,正是这一转念间,张怀民“跃上”他的心头“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而从“念”至“遂”也涌动着一份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但又有谁能和你共赏呢?如果没有此人,那快乐真要减却几分,可是苏轼找到了可以分享无边风月的人,怎能不快乐万分?
www.21-cn-jy.com
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单单去寻张怀民呢?
课下注释提示为: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此其一
ppt出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学生阅读,明确:其二就是张怀民和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不挂怀贬谪之事,同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两人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中蕴含着至巧至好的快乐,写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妙趣!而“相与步于中庭”是两个热爱山水、心有诗意的人在月下并肩漫步的静谧画面
点拨:这里的“步”与“欣然起行”中的“行”能否交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行”写出了苏轼心中强烈的欣喜,迅即起行,不假思索,率性而为;而“步”则写出了苏轼与张怀民月下漫步时的悠闲、从容、惬意
探讨:这里有没有写二人如何“交谈取乐”?为什么?
明确:没有写二人交谈取乐一为留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最重要的是他们心意相通,会心一笑胜过千言万语,宁静之中更显情味悠悠
2·1·c·n·j·y
指导朗读:指名读,重读“亦”,体会“怀民亦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寝”的惊喜师生对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体会二人的默契全体朗读记叙部分,体会作者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快乐
21·世纪
教育网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个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蕴藏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人惊喜的情感波澜:庭院下恰似有一汪澄澈空明的积水,积水中还有纵横交错的藻、荇,仔细一看,那婆娑的阴影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这个波澜,来自苏轼的真实感受,也带动着我们的惊喜所以这里适宜采用比较的方法体验探究作者的快乐
【来源:21cnj
y.co
m】
探究一,ppt出示: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改文: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
细心的你能否发现改动后,我们阅读的感觉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补出了月色,失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喜;不补出来,更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当时的感受,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月色,这更能衬托“十月十二日”那晚月色的澄澈空明“盖”换用“是”,语势变平淡,没有了“沉醉”和“发现”的双重审美快感
21cnjy.com
探究二,ppt出示:
请同学们试着在这句话的空白处填两个语气词,把作者的情感波澜补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指导朗读原文,读出作者“沉醉美景”与“发现真相”的惊喜
追问:为什么苏轼没有用语气词?
明确:作者已把心理的波澜寓于这种曲折动人的描写和特殊的行文顺序中,不需加语气词而且不加语气词,更能体现文言的简洁与韵味
2-1-c-n-j-y
4.小结:区区85字,竟然蕴含了这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快乐: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朋友心意相通的快乐、知己相伴悠闲漫步的快乐以及沉醉月下美景、因错觉而引发的意外的发现的快乐
21
cnjy
com
随《高山流水》的音乐再读全文,展现这份曲折流动、摇曳多姿的快乐
五、探寻“闲人”之魅力
1.面对如此空明之境,苏轼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感慨?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追问: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美丽的风景时时处处与我们相伴,只是缺少像我和怀民这样的闲人来欣赏,真是可惜啊!
3.解读“闲人”之“闲”
①“闲人”是什么意思?(清闲的人)
②“闲”仅指“时间上、事务上的清闲”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人只有在怎样的心境下才能看得见这样空明的月色、优美静谧的景色?适时链接苏轼的生活背景,ppt显示: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明确: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请你以苏轼的身份,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这份感慨
苏轼可能有过失落,有一丝自嘲——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此种境遇中自嘲也是一种洒脱;但此时此刻,在这个美好的瞬间,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几许自赏,内心的愉悦、满足和陶醉
21
cnjy
com
齐读体会苏轼的自得自赏
4.拓展:不止是此夜,不止是此文,翻开苏轼煌煌近百万字的诗文著作,这样美妙动人的瞬间比比皆是: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5、总结:
这就是苏轼苏东坡: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的一生!
让我们试背全文,用一生去慢慢体会他那如汩汩清泉流泻而出的美妙情感,那如空明月色倾泻而下的快乐!
六、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东坡志林》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