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4单元 专题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讲练)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4单元 专题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讲练)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9 21:55:36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25分)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蔡公对待学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界名人。1901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关矣。”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他继而认为,“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驱逐鞑虏”实是幌子,“建立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
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他被推举为会长。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然而,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②“九 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拥护国共合作。1940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甲午战败后,面对杨锐等维新派权臣的拉拢,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开始思考政治局势,最终决定不与康、梁为伍。
B.在广泛阅读了国外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之后,蔡元培的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蔡元培组织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学社”,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聘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军事素质,他请章士钊向学生教授兵操。
D.在“排满”的问题上,蔡元培不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邹容“杀尽胡人”的观点,他指出汉族官员也有“勒索”“贿赂”之败类,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
E.文本通过记叙清末翰林学士蔡元培走上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晚清政府腐败没落,最终将其阵营内的部分知识分子驱赶至“反专制必闹革命”的阵营的社会现实。
【答案】CE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蔡元培本是晚清政府的翰林学士,为什么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材料陈述原因。(6分)
【答案】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必须走“人才培养”的道路,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③清末,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通读原文,可知蔡元培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原因在文章的1.2段,分别从他的爱国思想、当时的中国状况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蔡元培为当代青年熟知的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北大校长和教育家,而材料聚焦蔡元培的政治革命经历。请结合材料,梳理一下其中有哪些内容与蔡元培日后教育家身份一以贯之。(6分)
【答案】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蔡元培政治革命经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家的面,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并针对其中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阅读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从中发现晚清政府的“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的政治观点不恰当。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每点2分。“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
【解析】
【考点定位】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蔡元培先生曾在大学演讲时说到人生的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即预备时期,幼年;工作时期,壮年;休息时期,老年。他接下来说,预备时期,①
。少年受益于社会,欠下债,债是要还的。工作时期,也是还债时期。②
,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c老年进入休息时期,如果有能力,③
。即便休息,“半息”就可以了,不要“全息”。健康状况允许,又有份事业,是个实业
家、教育家、著作家,继续工作着,不知老之将至,当然更好。
【答案】①也是欠债时期②壮年为社会做工作③还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美文赏析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
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
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选自《新闻周刊》,有删改)( http: / / www.21cnjy.com )
【导学目标】
1.探究文章内容。
2.分析句子含义。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肄业
指摘
干禄
弭谤
孜孜不倦
造诣
冶游
敷衍
塞责
初衷
背道而驰
当轴
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卓绝
以身作则
力矫颓俗
轻侮
庶几
切磋
勖勉
訾詈
规矩
店肆
裨益
旁稽博采
无虞
商榷
贻误
2.背景材料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肄业yì
指摘zhāi
干禄gān
弭谤mǐ
孜孜不倦zī
造诣yì
冶游yě
敷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塞责yǎnsè
初衷zhōng
背道而驰chí
当轴
dāngzhoú
鲜为人知xiǎn
屡见不鲜xiān
卓绝zhuó
以身作则zé
力矫颓俗jiǎotuí
轻侮wǔ
庶几shù
切磋cuō
勖勉xù
訾詈zǐlì
规矩guīju
店肆sì
裨益bì
旁稽博采jī
无虞yú
商榷què
贻误yí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现实 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 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释疑】
把握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讨论明确】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课堂提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答案】B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会晤wù
数载zài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ɡ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ūo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答案】C
【解析】A,载:zǎi;
B,聘:pìn:D,裨:bì
要点二:分析句子含义。
【探究活动】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教师释疑】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讨论明确】
1.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课堂提升】
1.探究下面句子的含义。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答案】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