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3单元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3单元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0 07:53:54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概括文章的内容。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褒禅
庐冢
仆道
音谬
窈然
既往不咎
匪夷所思
吉人天相
胜道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今义:数字,十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古义: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其后名之曰“褒禅”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后世之谬其传
(9)火尚足以明也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有碑仆道。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褒禅bāochán
庐冢zhǒng
仆道pū
音谬miù
窈然yǎo
既往不咎jiù
匪夷所思yí
吉人天相xiàng
胜道shēng
2.“父”通“甫”。
3.(1)十分之一;(2)不同寻常;(3)泛指学习的人;(4)周围;(5)到达,达到,动词。
4.(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3)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4)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5)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6)险远,形容词作名词,艰险偏远之地;(7)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8)谬,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错;(9)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10)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5.(1)判断句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2)判断句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
(3)省略介词“于” 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4)(“随”后省略宾语“之” 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夫孰异道而相安
悔相道之不察兮
(2)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3)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4)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有穴窈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解释一词多义的题目,注意词性和意义,熟记例句。
【讨论明确】
(1)帮助/偏指一方,有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互相/面相/互相/观察;(2)表判断,是/竟然/连词,于是/副词,才;(3)代词,它/自己/他们/副词,难道;(4)但是/……的样子/这样/正确。
【课堂提升】
1.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⑩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
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答案】B
2.下列句中划线字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而无物以相之
D.沛公军霸上
【答案】C
【解析】
“舍”,筑舍;“名”,命名;“军”,驻军。以上三个词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相”,帮助,本身就是动词,不是活用。
要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
概括文章的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各段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写景和议论之间的关系。
【讨论明确】
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
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及辨释“花山”之“花”乃“华实”之“华”的误读。
第2段则全是记游。先略述了华山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
第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第5段,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
【课堂提升】
1.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答案】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1.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父:通“甫”,“深父”是王回的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的“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其他为并列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
【答案】
B(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在哪里呢?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选出全部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
①《六国论》②《过秦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小石潭记》④《岳阳楼记》⑤《捕蛇者说》⑥《游褒禅山记》⑦《赤壁之战》⑧《师说》⑨《卖油翁》⑩《石钟山记》
A.①③⑨⑩
B.③⑤⑥⑦⑧
C.①④⑤⑨
D.②④⑥⑦⑩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②《过秦论》西汉贾谊,④《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⑦《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均不是八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王荆公①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②吴氏骤贵,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愕然无以对。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
(选自曾纡《南游纪旧》)
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④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⑤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
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选自王铚《默记》)
【注】①王荆公:王安石。②吴国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安石妻子。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④舍人:官名。⑤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效:学习
B.方知荆南
知:主持
C.相属于道
属:嘱托
D.秀公令就岸
就:靠近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王荆公以次女适蔡卞
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
B.诏许之
大舟回旋久之
C.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
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
D.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
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C项的“与”都作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当于“和、同”。A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把”;后者相当于“凭借、以……的身份”。B项的“之”,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后者作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竟然”;后者相当于“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夫人骤然成为大贵人家,又十分爱这个女儿,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
B.王安石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派儿子到京城租赁房子,要求选择与司马十二作邻居,想叫儿辈们观察其言行举止并向他学习。
C.王安石恪守孝道。他按照传统习惯,离职守孝,极为虔诚,用稻草麦秆当褥垫,铺在厅堂地上睡觉。被送信人误认为是老兵。
D.王安石简朴低调,去迎接秀公时,坐二人抬的鼠尾轿,令到来时又是擂鼓摇旗,又是派人高声喝道大讲排场的陈秀公极其惭愧。
【答案】A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3分)
(2)
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3分)
(3)
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4分)
【答案】(1)回家后问这件事,果然是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是把帐子送到开宝寺福胜阁作佛帐。(“之”“果然”各1分,句意1分。)
(2)(王荆公)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丁忧”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3)
扬州、润州两地送迎时,有旌旗,有大船,官吏们穿锦束绣,在道路上接连不断,是从古到今一时最为盛大的(“锦绣”“盛”和判断句式各1分,语意1分。)的事情。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之”作代词,指代“以天下乐晕锦为帐”这件事。“果然”应译为“果然是这样”。第(2)句中的“丁忧”是古人遭遇父亲或母亲去世这样的丧事。“不宿于家”是状语后置句式,应译为“不在家住宿”。第(3)句中的“锦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锦绣”之意。“盛”即“盛大”。“今古一时之盛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应加上“是”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美文赏析
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
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令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富有强烈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憎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文章写的是古城北平,但作者那难言的苦衷和良苦的用心,我们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生长在天空底下的植物,把它移到黑暗的室内,尚且都要变成细瘦、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那么,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类,尤其是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那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了。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我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作者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怎么会和追求光明的“我”面生呢。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天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信笔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作者如同画家调和色彩那样运用词语,准确地描绘出绚丽多变的色彩。绿有“嫩绿”“柔绿”,黄有“嫩黄”“瘦黄”,等。新奇贴切的比喻的运用,更为文章增辉添色。(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囊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程朱理学则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通过平等讨论,相信自己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兼容并包,即群言堂。
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偏喜概括,偏喜想像,偏喜模糊,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维和传统。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模式,也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宋学”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因果倒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B.“儒学第一人”与原文不符,答题区间在第三段;D.“所有”将范围扩大,答题区间在第五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B.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宋学发展中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之一。
【答案】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16分)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相互。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劝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题中,B项的“相”应解释为“帮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分析题中各句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题中,B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其它三句都是倒装句,定语后置。A句应为“高余岌岌之冠”。C句应为“有吹洞箫之客”。D句应为“凌茫然之万顷”。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分)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2分)
【答案】(1)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呀!(谬、名、胜各1分)(2)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麦子,卦象认为是丰年之兆。(雨、有年、句式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一)因此我便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能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远而广泛全面。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
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二)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用它来命名我的亭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人情世故一回,借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牡丹花开,很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和上司,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目中无人地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利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可回京述职,留到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神宗的1069年,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调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枪实弹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埋头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直接就上缴给夫人。据说,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来。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表明在宋代王安石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包青天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目中无人,固执己见。
C.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到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矫情地拒绝入京圣旨,不识抬举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职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制定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E.王安石做宰相,俸禄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他把富贵视如浮云,清廉自律在当时实属难得。
【答案】(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通过鲜明对照,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评价王安石,低调有本分,文品与人品无可挑剔。②赞美王安石卓尔不群,对其变法失败深表理解与无奈。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题,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题考查的是最后一段,所以可结合着尾段的一般性作用分析作答,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在内容上,可从赞美传主的人物精神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王安石能“官拜宰相职”,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皇帝支持。神宗主张改革,信任王安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其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②文品卓著。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③政绩斐然。25年里,王安石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全部大获成功。④人品可贵。他不贪色、不爱财。(第一点必答,2分;后三点任答两点,每点2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王安石的人生信条是“无私交才是王道”,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我赞同王安石“无私交才是王道”的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条。理由如下:①无私交,才能一心为民力主改革。王安石变法不怕树立政敌,不怕伤及情面,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廷,积极推行心法。②无私交,才能光明磊落,令人仰止。久在官场的王安石,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变法虽然失败,但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千方百计寻找靠山,编织关系网,常常以权谋私,徇情枉法,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所以,我认为“我私交才是王道”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若不赞成,理由合理充分也可,但酌情给分。观点2分,文本4分,联系实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例如,赞同王安石的“无私交才是王道”的人生信条。然后,再结合着文本中王安石的人物行为、政绩及精神等角度阐述此信条的正确性、合理性。然后再结合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王安石的信条阐述自己的感悟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