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的体会到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所受到的地域性因素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对比和类比法进行赏析并能参与小组协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地域性这一视角关注建筑艺术,珍视本土建筑文化,增加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和家乡建筑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联系生活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掌握了基础的美术常识和基本的美术技法,有美术鉴赏的基础,前一课学习了《变幻的自然万象》,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本课新的起点:学生可能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及公众展示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从地域性来关注建筑艺术也是全新视角。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并给与细致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和地域的关系,地域性建筑特点的形成。教学难点:宗教对地域性建筑造型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引入课堂: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堂:
1、视频欣赏舞蹈《小城雨巷》,体会“用舞台艺术表现地域文化”。
提问:视频中的舞台设计借鉴了哪一地域的民居风格?喜欢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徽派民居。这就是地域的永恒魅力。
3、板书课题:地域性建筑的永恒魅力
活动2【讲授】(二)、初步感知,激趣思考:
1、课件补充展示图片:徽派建筑、陕北窑洞、傣族竹楼等。
2、提出问题:徽派建筑有哪些特点?陕北窑洞有什么特点?傣族为什么建造竹楼?教师提示:请从屋顶形式、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说明自然环境的不同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
(1)、徽派建筑的特点:漂亮的整体外观。群房一体,高墙封闭,马头翘角,白墙黛瓦高低错落有致。灵活的多进院落。以天井为中心,高宅、深井、大厅,布置灵活韵味十足。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 ,及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建筑装饰融为一体。
板书:徽派
(2)、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陕北窑洞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或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民居有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
板书:窑洞
(3)、傣族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五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
板书:竹楼
4、出示福建土楼的图片和视频
(1)、思考交流: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
(2)、小结:“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具有抗地震、防风、防盗、防火和冬暖夏凉之特点。
板书:土楼
活动3【活动】(三)、思考交流,深入探讨:
(三)、深入探讨,合作交流:
1、出示北京四合院图片。
2、提问:
(1)、为什么叫“四合院”呢?起名为“合”又有什么深涵呢?
(2)、四合院这一建筑模式体现了哪些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何科学根据?
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
(1)、所谓四合,东西南北四面合围,形成 “口”字形的封闭式住宅,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有“口”字形的一进院落;“日”字形的二进院落;“目”字形的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2)、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房屋较矮,而院落宽敞,便于采光保暖;房屋的重量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墙体只起到分隔与保温的作用;等级分明,为了烘托出红墙碧瓦的皇家建筑的壮丽雄伟,民居的外表都是灰墙与灰瓦,内部却选择了以红绿色为主调的装饰色彩,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四合院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栋房屋的尺度,都有一套“风水”理论来指导。浓缩着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气候特征等各种因素。
板书:四合院
活动4【练习】(四)、阅读了解,拓展延伸:
1、思考交流:世界各地寺庙建筑艺术特点,宗教建筑如何受地域因素的影响?阅读教材P96,专题探讨:
祈年殿是木质结构,是祭天的,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组合,代表“天圆地方”。
巴黎圣母院用石头砌成,占地面积不大,而是向高空伸展,建筑中到处是上升的线条,预示向往天国。
俄罗斯华西里·柏拉仁内教堂是为了纪念打败蒙古的胜利,伊凡大帝建造了莫斯科这座独一无二的纪念性建筑,据说,他弄瞎了建筑师的眼睛,使他不能再创造能与之竞争的杰作。建筑外观参照篝火上升到天空的火焰形状设计。
泰姬陵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水中倒影的圆顶寝宫宛如一朵荷花。
板书:寺庙
2、如果将安徽民居的建筑形制搬用到西北地区的建筑上,会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吗?同一地域在不同时代往往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为什么现在地域性建筑少见?这一内容无需要求用一个可以肯定的观点,留给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争论。
活动5【测试】(五)、归纳质疑,反馈测试:
1、本课小结:中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气候,地形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而使住宅形式各异。北方日照时间短,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屋顶注意防雨;陕北在土壁内开凿横洞,冬暖夏凉;福建的圆心土楼是客家人防御外人侵扰;云南傣族住竹楼,既是那里竹子多,也是需要防潮。欧洲的宗教建筑围绕教堂展开,中国寺庙建筑则是以皇权为中心。由于地域与时代的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2、反馈测试:
(北方)日照时间短,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
(南方)雨水多,屋顶注意防雨。
(陕北)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窑洞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修建的,能防盗、防火、防风、防震。
(云南)竹子多,傣族竹楼既经济又防潮。
(欧洲)宗教建筑围绕教堂展开,(中国)寺庙建筑以皇权为中心。
活动6【作业】(六)、拓展交流,作业体验。
1、仔细回忆,在自己生活的区域,有哪些能够代表本地特色的建筑,它们在哪些方面凸显了本地的特色,请与同学交流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或画一张能够代表本地特色的建筑速写。例如:本地的吊脚楼。
2、视频欣赏:《走进丽江古城》。对调查报告书写有借鉴作用。
课件12张PPT。地域的永恒魅力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视频欣赏:地域文化与艺术表现说说视频中的舞台设计借鉴了哪一地域的民居风格?傣族竹楼陕北窑洞徽派民居徽派民居徽派群房一体,高墙封闭,马头翘角,白墙黛瓦,高宅深井大厅;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建筑装饰一体。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民居有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陕北窑洞“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防潮湿、散热通风、避虫兽侵袭、避洪水冲击;就地取材;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养禽畜。傣族竹楼土楼是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迁居至此而修建的。
客家土楼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结构精巧,还能防盗、防火、防风、防震等。福建客家土楼是在什么情况下建造的?有什么特点?1、为什么叫“四合院”?
起名为“合”又有什么深涵呢?
东西南北四面合围,形成 “口”字形的封闭式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有“口” “日” “目”等字形院落。大宅院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房屋较矮,院落宽敞,便于采光保暖;房屋的重量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墙体只起到分隔与保温的作用;民居的外表都是灰墙与灰瓦,内部却选择以红绿色为主调的装饰色彩。
2、四合院这一建筑模式体现了哪些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何科学根据? 思考
交流北京四合院阅读教材P96,了解世界各地寺庙建筑如何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天坛祈年殿巴黎圣母院(法国)华西里·柏拉仁内教堂(俄罗斯)泰姬陵(印度)用于祭天的祈年殿主要是木质结构,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组合,代表“天圆地方” 。
巴黎圣母院用石头砌成,占地面积不大,而是向高空伸展,建筑中到处是上升的线条,预示向往天国。
华西里·柏拉仁内教堂是为了纪念打败蒙古的胜利而特意建造的,建筑外观参照篝火上升到天空的火焰形状设计。
泰姬陵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水中倒影的圆顶寝宫宛如一朵荷花。探究如果将安徽民居的建筑形制搬用到西北地区的建筑上,会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吗?同一地域在不同时代往往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结合图片简单说说。小结:由于地域与时代的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日照时间短,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
( )雨水多,屋顶注意防雨。
( )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窑洞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 )土楼是客家人修建的,能防盗、防火、防风、防震。
( )竹子多,傣族竹楼既经济又防潮。
( )宗教建筑围绕教堂展开, ( )寺庙建筑以皇权为中心。反馈练习:北方南方陕北福建云南欧洲中国拓展练习:在自己生活的区域,有哪些能够代表本地特色的建筑,它们在哪些方面凸显了本地的特色,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或画一幅能代表本地特色建筑的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