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19: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礼乐之邦
回忆上节课原始人的创造,原始社会有哪些类型的作品?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导 学“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啥区别?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利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利,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本节内容主要讲述:
中国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摸铸造的器具
其主要铸造工艺有“范模法”和“失蜡法”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
祀用的青铜方鼎,河南省安阳市
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
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重832.84千克,高133cm,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司母戊方鼎青铜器常见的花纹饕餮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饕餮:读tāotiè 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被撑死了,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龙 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龙 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夔 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蛇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蟠虺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鸟纹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统治阶级的王权意识。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具有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利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制作的。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西周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都趋向典雅
内部还镌刻长段的叙事性铭文,被后世称为“金文”
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盂鼎(西周)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看一看.想一想活动建议一   随着社会的变化,鼎的制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试找出下面一组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出你的理由。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大禾人面方鼎(商末周初)杜岭方鼎 (商)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大克鼎(西周晚期)刖刑人守门鼎(西周中期) 方形方形方形圆形圆柱圆柱四兽足 圆柱兽面乳钉纹饕餮纹云雷纹窃曲纹窃曲纹无大禾无大量铭文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特征:商代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具有权利和礼仪的特征。
周代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
春秋战国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装饰手法写实。
秦汉青铜器:向轻盈、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具和观赏器发展。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