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3单元 专题08 兰亭集序(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3单元 专题08 兰亭集序(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0 07:56:03

文档简介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荒诞  
垂涎
   筵席   蜿蜒
B.稽查
稽首    滑稽   通缉
C.伶俜
驰骋
   娉婷   聘请
D.湍流
惴惴不安
  遄往   喘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dàn
xián
y
( http: / / www.21cnjy.com )án
yán;
B:jī


jī;C
pīng
chěng
pīng
pìn
D
tuān
zhuì
chuán
chuǎ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足以极视听之娱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⑨夫人之相与
⑩不知老之将至
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⑨⑩
B.③④⑤⑥/②⑧⑨/①⑦⑨⑩
C.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D均不成对偶,只有B是,都是并列词组。内部结构:形+名+形+名。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计17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认为、品评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D.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书信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要求,然后运用排除的办法。题干要求的是“王羲之‘率性而为’”,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答案】①王羲之曾经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译出状语后置、为、申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各1分,语言精炼流畅得1分,共计4分)②
像这样过了好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王述深以此为遗憾。(译出累、顾、恨三个重点实词各一分,语言精练流畅得1分,共计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同志”,志同道合的人;“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集”;“为”,动词,写;“申”,抒发。第二句中“累”,几;“顾”,拜访;“恨”,遗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拜访,王述深以此为遗憾。
美文赏析
挽着汉字跳舞
龚志民
春天刚刚迈进校门,花草就一齐勃发怒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中语文老师老于,正准备上第一堂课。虽然这所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老于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沧桑、豪放,如朝雨轻尘般飘落下来。汉字浓缩了万物之象。方块汉字,有情有义,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教室内外,高一高二高三,《诗经》《楚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滕王阁序》,诵读声此起彼伏。早读结束,老于慢慢擦黑板,准备上课,粉笔的轻尘在窗棂透进的晨曦中浮沉闪烁。这个清晨,老于仿佛听到校园的露珠都在歌唱,那歌声仿佛从遥远的春秋汉唐穿越而来,悠长隽永。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勃发时,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昨晚去剪头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发师自作主张给老于弄成了时尚的发型,这令已届中年的老于有点不好意思。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老于走上讲台,学生仍在全神贯注听歌。“《狐狸叫》好不好听?”“老师居然知道《狐狸叫》?好潮哦!”全班惊呼。老于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不分17岁和70岁。”
上课铃响了。老于不理学生“听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关”的央求,关掉了音响。全班学生这才注意到了老于的发型,掩嘴窃笑。老于为全球神曲中还没有用汉字写的歌而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部,什么时候流行呢?
临下课,老于又一次挥舞手臂,狠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扬了后进生坤坤。坤坤脸颊发红,衬托得脸上几粒青春痘更加发亮。离开教室时,老于习惯性地弹了一下教案本,粉笔的轻尘纷纷扬起,发出嗡嗡回声。倾听他们,轻尘也有翅膀。
中午在饭堂老于主动与武汉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译硕士毕业的成老师同桌吃饭,向她请教乔布斯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准确读音。教化学的吴老师插话说,“stay
hungry”应该是保持对知识的饥渴,“stay
foolish”却让人费解。难道是要人保持愚蠢?
老于笑了。聪明人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复杂。禅者乔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斯的这两句名言,直来直去,毫不费解。“hungry”就是不要贪吃,保持神清;“foolish”就是不要过虑,保持敏锐的直觉灵感。这一表达直观本真,干干净净,天趣盎然,增一字即成累赘。吴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禅者乔布斯是这个意思?老于笑笑,“不识字的六祖惠能说的。”
盛春季节,江南岸、莱茵河岸、顿河岸、密西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河岸,一定也草长莺飞了。“溱与洧,方涣涣兮”,河流两畔,想来都有戴花捧花的年轻人在互赠信物,同涉爱河。在这个蓝色星球,不同肤色的人在吟诵《论语》,老老少少抑扬顿挫地“秀”“中国好声音”。汉字六书起于万象,“永”字八法即是大千。
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虽然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墨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老于放下笔,从书架取出木心著作《西班牙的一棵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木心的佳句有一种清凉感,一种美与真的温润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前的许多优美自然意象和人文景观已难寻踪迹,幸好仓颉把那些遥远的意象凝固成了意蕴无穷的汉字,那些远逝的生命个体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在汉字中活灵活现。年轻时老于用笔写诗,现在用课堂语言写,用肢体语言写,天天挽着汉字跳舞。老于曾一本正经地要求学生:我上课,笑是可以的,但必须用汉语笑,即使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也不能例外。
入夜,老于散步到高大而稀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http: / / www.21cnjy.com )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概括文章的内容。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
会稽
修禊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感慨
嗟悼
虚诞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足以极视听之娱(        )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2)当其欣于所遇。
(        )
(3)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guǐ
会稽kuàijī
修禊xì
少长咸集xián
崇山峻岭chóngjùn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曲水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
放浪形骸hái
情随事迁
感慨kǎi
嗟悼jiē
虚诞dàn
2.
“悟”通“晤”。
3.
(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的;(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4.
(1)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2)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3)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4)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5.
(1)省略主语 名士们在会稽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2)状语后置句 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3)状语后置句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
(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引赵使者蔺相如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2)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
敢不唯命是听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觉今是而昨非
(3)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期而遇
良马期乎千里
(5)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解释一词多义的题目,注意词性和意义,熟记例句。
【讨论明确】
(1)导引/拉开/退却/引用/延请/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2)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动词“是”/正确;(3)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一点,少量;(4)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5)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6)旁边/次序,按照次序/驻扎。
【课堂提升】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说出)
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C.茂林修竹(高)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答案】D
【解析】思想情趣。
要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
概括文章的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各段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
【讨论明确】
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课堂提升】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答案】1.
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
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庙堂与山林之间?
晋宋时期,无论是当代和后世褒贬不一的谢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还是身前身后均有盛名的王羲之,抑或死后方逐渐赢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名的陶渊明,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
王羲之曾经在给谢万的信中,自得于他异于古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世者的“坐而获逸”之乐:“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王羲之欣喜于自己的“坐而获逸”是“遂其宿心”,似乎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但据史载,他的退隐始末大概是这样的:在王羲之出仕前,本也是一再推辞,但殷浩用“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等语极力敦劝他,与谢安出仕前朝野上下所谓的“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出一辙,足令王羲之对自己的出山充满期待。不过事与愿违,王羲之的庙堂经历显然没有谢安那样顺利。他在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王述不和,后王述升为扬州刺史,会稽隶属扬州,王羲之不甘心成为王述辖下的地方官,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将会稽从扬州分出来,独立为越州,结果“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后来王述巡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王羲之在辞官退隐前,我们无法否定他曾产生过立身庙堂,甚至如谢安般在庙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他之所以毅然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是因为耻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而并非是向慕山林,希求高远。
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并非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这是自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的事实。从陶渊明的文字作品来看,他不但少壮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猛志”,盛年也时有庙堂之念的流露,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而已,其《拟古》其六所写的“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畏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正是这种顾虑重重的复杂心理的描画。虽然陶渊明也有“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诗句,但正如谢灵运实际上终未能以山林熄灭庙堂之念一样,陶渊明也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其实无论是谢灵运,还是王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和陶渊明,他们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的这种徘徊矛盾的心理,几乎可以说是大多数个体生命寄托模式单一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的宿命,只不过他们在这种情境中自我排解的方式和效果存在差异而已。王羲之比较决绝,他在父母墓前立誓辞官归隐的特别方式,不但断绝了庙堂中人再次征他出仕的可能——“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也保全了自己的晚节,没有因“去而复还”而遭人讥笑。陶渊明虽然难免为自己的“有志不获骋”而彷徨不安过,但终究慑于“人我欺”的复杂局面,没有再踏入庙堂,避免了“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的窘状。
与王羲之、陶渊明相比,谢灵运的心理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激烈得多,代价也就格外的大。如同陶渊明表示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样,谢灵运留下的文字中也有过不止一次类似的表述,如他《游名山志》所说:“山水,性分之所适。”但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的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当元嘉三年宋文帝征他出山做官,且派他的旧交范泰写信敦奖他时,他便复还庙堂了。而且从他复出后被重用的期望破灭后“意不平”的表现来看,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恐怕只是刹那的感喟。比起王羲之的“坐而获逸”和陶渊明的“羲皇上人”来,谢灵运这种瞬间的感悟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的疗效,他一直是“欲希心高远”。这个“欲”字,点出了谢灵运虽然一直是在期望、向往高远的境界,但因为无法摆脱那时时晃动的曲盖身影,所以也就永远只是“欲”,而难以最终获致。
(选自2013
年第
3
期《清华大学学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所以陶渊明并不能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王羲之的“坐而获逸”、陶渊明的“羲皇上人”和谢灵运的“性分之所适”,这些文字都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的向往。
C.王羲之立誓辞官归隐断绝了庙堂之念,陶渊明在彷徨不安中回归田园,虽然方式不同,但都避免了遭人讥笑的窘状。
D.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都在山林和庙堂、隐与仕之间徘徊过。其中,谢灵运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性。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王羲之给谢万的信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自己“坐而获逸,遂其宿心”的欣喜,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B.陶渊明的诗中也常流露出庙堂之念,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担心万一出仕后不如意会被世人耻笑。
C.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都有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矛盾的心理。这是他们的宿命。
D.
“欲希心高远”中的“欲”字,点出了谢灵运一直是在向往高远的境界,出仕做官只是被逼无奈,不是出于本心。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对“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出仕前虽一再推辞,但也曾想如谢安般干出一番事业,后来只因与王述不和,又耻于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才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
B.陶渊明虽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仍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C.谢灵运多次说过“山水,性分之所适”之类的话,但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元嘉三年他又复还庙堂。
D.王羲之、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只是隐逸山林之念从未战胜过建功立业的理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如陶渊明最终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了田园。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当然,运用排除法选择或验证也是必要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21分)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
( http: / / www.21cnjy.com )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
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B.朕能守而勿失
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答案】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应是第一人称我,而不是他。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可以得出此结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得不”的说法过分,无据。“起居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原文中“朕行有三”的话说明唐太宗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迫不得已。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8.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答案】①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②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恨,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戒”译为告诫,“非法”译为不合法度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观史”译为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2)
“怨”译为怨恨,“滞爱”沉溺于爱怜;“愆”过失、过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年间,逐步升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起居郎。他广泛涉猎文学和历史,擅长隶书楷书。唐太宗曾经叹息说:“虞世南死了,没有与我谈论书法的人了。”魏征禀告举荐了褚遂良,皇帝让他侍奉书法方面的事。皇帝正广泛求购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相进献。然而没有谁能够评断真假。惟独褚遂良论断出处的,没有错误假冒的。
(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掌管记录皇帝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工作。皇帝说:“你记(皇上的)言行,一般做人君的能看不能看呢?”(褚遂良)回答:“现在记录皇帝言行的人,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恶一定要记录,(作用在于)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皇帝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回答:“遵守道义不如奉行职守,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一定会记录。”皇帝说:“我的行为有三方面:一,借鉴前代的成败,把它作为鉴戒;二,引进能人,共同实现为政之道;三,斥退远离小人,或许听到谗言,我能够坚守而不失误,也是想要史官不能记下我的坏处。”
在这时,皇帝的儿子虽然年幼,都外放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都督、刺史,褚遂良进谏说:“过去两汉用郡国参与治理,间杂使用周代制度。如今设州县全都仿效秦代的法度,而皇子幼年一齐担任刺史,陛下您的确是在用至亲守卫四方。虽然如此,刺史,是人民的领导者,用人得当下面就安定稳妥,用人失当辖域就劳苦疲惫。我认为皇子未成年的,可以暂且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使他们)敬畏仰慕天子的威严,不敢违犯禁令,养成德行和才能,考察(他们)能胜任管辖州县,然后再勉励派遣。请陛下审察(我的谏言)。”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西突厥进犯西州,皇帝说:“以前魏征、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遂良劝我立麹文泰的子弟(为王),我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今日才后悔。”皇帝在寝宫旁另置院落让太子居住,褚遂良进谏,认为“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怼,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应该准许太子偶尔回到东宫,亲近师傅,专心学艺,来扩大美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皇帝卧病,召见褚遂良、长孙无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慨叹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我今天托付你们啦。太子仁爱孝顺,希望你们竭尽诚心辅佐他。”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必担忧。”于是让褚遂良起草诏书。
唐高宗即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晋升郡公。(一度)因事获罪出京担任同州刺史。次年,召回朝廷拜授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最后)擢升为尚书右仆射。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千古兰亭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无法辨识究竟那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9.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息过程,(2分)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2分)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2分)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2分)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要抓住关键语句,如①“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②“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③“王羲之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等去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7分)
【答案】
“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2分)“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2分)《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标题的作用一般有,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主旨,深化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