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2单元 专题07 诗三首(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2单元 专题07 诗三首(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0 07:57:53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导学目标】
1.探究三首诗歌的情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朝露
青衿
沉吟
呦呦
嘉宾
阡陌
契阔
三匝
吐哺
羁鸟
守拙
荫庇
暧暧
樊笼
2.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3.关于曹操。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4.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反馈矫正】
鞿羁jījī
蕙纕huìx
( http: / / www.21cnjy.com )iāng
揽茝chǎi
娥眉é
谣诼yáozhuó
侘傺chàchì
鸷鸟zhì
攘诟rǎnggòu
延伫zhù
兰皋gāo
椒丘jiāo
芰荷jì
岌岌jí
杂糅róu
昭质zhāo
缤纷bīnfēn
菲菲fēi
☆课堂探讨☆
要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
《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情感的题目,注意对文章段落的划分,提炼各段的要点。然后概括情感。
【讨论明确】
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
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
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探究活动】
《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情感的题目,注意对文章段落的划分,提炼各段的要点。然后概括情感。
【讨论明确】
第一层:(1—8句),写回归田园前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第二层:(9—18句),写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况。
第三层:(19—20句),回归后的愉悦心情。
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生活情况,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险恶,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课堂提升】
1.《涉江采芙蓉》里写
“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3.《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答案】1.芙蓉,即荷花。荷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2.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3.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别的什么。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曹操墓确认属实
1月11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团赶赴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西高穴曹魏大墓。据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透露,通过考察,从考古学上已经可以确认西高穴曹魏高陵就是曹操墓。
同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公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表长达万字的“实地考察报告”,再次提出质疑。他认为,发掘现场的1号墓只发掘了三分之一,就宣布紧邻的2号墓是曹操墓,不够严谨。另外,魏武王用的石碑与石枕,有两样重要证据是从盗墓贼那里缴获的,人们有权利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此外,在曹魏高陵中没有发现汉末墓中常有的墓志砖;发现头骨鉴定为60岁左右,曹操去世时66岁,在证据链上不能无缝对接;墓葬中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也无法作出解释等等。
带队考察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一个墓葬的主人,考古学家主要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和年代,特别是墓葬中出土遗物,尤其是文字资料。按照这一方法,考古学家曾推断了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西高穴曹魏高陵。王巍强调,对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判断,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资料,后来回收或追缴的东西只是参考。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间段非常准确,而且墓葬规格高、形制特点突出,特别是墓葬方位,与历史文献吻合,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所反映的墓主人信息重要性不容置疑。
该所安阳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际根也发文说,有10个源自考古材料的知识全部指向历史人物曹操,其中包括“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文献记载曹操生前患有头痛病,而收缴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可证实这一点,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条件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另外,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或“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八件石牌可证实墓主人死后称“魏武王”,附近的鲁潜墓载证实墓主人后世又被称为“魏武帝”,历史上曹操生前称“魏公”、“魏王”,死后被谥为“魏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又被称为“魏武帝”,这种身份在历史上是唯一的。
“从考古学上来讲,曹操墓的确认并不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困难的事情。”刘庆柱认为,有三个原因引发了关于曹操墓的争议。首先,之前发生了“周老虎”、“躲猫猫”等事件,降低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其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再加上历史故事的演绎,曹操本身就有很大的关注度。第三,部分所谓的专家,出于炒作的目的,提出一些纯粹是外行的说法。“外行的专家毕竟也是专家,应该凭实物说话。”
对于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新发现的原因,王巍解释说,这是基于曹操墓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曹魏时期年代确定的墓葬迄今发现很少。这一时期,无论是都城还是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但在已获得的考古资料中,都城资料较多,墓葬资料相对贫乏。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尤其是这一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1.下列对袁济喜质疑曹操墓理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1号墓仅发掘一小半的情况下即宣布紧邻的2号墓为曹操墓,未免失之草率。
B.魏武王石碑、石枕、墓志砖等重要证物是自盗墓贼手中收缴而来,不足为据。
C.历史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与墓中发现的头骨鉴定年龄有一定的差距。
D.考古人员未能对墓葬中所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有关墓葬主人身份判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学家除观察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年代等外,还可以特别根据出土遗物及文字资料来判断墓葬主人。
B.考古学家对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判断,是将考古发掘资料与后来回收、追缴的文物结合起来进行的。
C.魏武王年号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这对寻找有明确铭文的文物以确定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造成了一定困难。
D.墓中出土的八件石牌证实了墓主死后“魏武王”的称号,而附近的鲁潜墓载则证实墓主后世被称为“魏武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间段非常准确”,而非为确定墓葬年代造成了困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多“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的满足,应该是判断并确认墓葬主人身份的最有力的一种证据。
B.即使不是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如能根据考古实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推断,其观点也是可以采信的。
C.曹魏时期的都城和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因此考古学上的相关发现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D.通过与曹魏时期其他高等级墓葬进行比较,应能有助于确认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真实身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原文说曹魏高陵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说明无法借助其他墓葬来确认该墓墓主的真实身份。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答案】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答案】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在抒情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故分析时,可先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着抒情性的诗句来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八句抒情,情因景“明月”而起,故采用了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展开联想,尽力描述出女主人公当时的情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2分),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2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结合全诗,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画线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2分),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有许多动人的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乘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发、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答案】AC(答C给3分,答A给2分;B给1分;答、D.E不给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②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联系文章中有关段落分析作答。作者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文章第一自然找到这样的相关内容后,发现作者在这句话作了解释说明,这就是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提炼性的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答案】①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②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每点3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 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②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由:①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②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题,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观点,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两个是与非的问题,因此答案是开放的,赞成哪一种都是可以的,但是应该说出具体的理由。只要能符合文本内容大意,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诗,到汉末便呈现五言诗大兴的局面。
。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明诗》),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
①《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
②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值得彰明显著的大事。
③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④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
⑤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
A.④①⑥③⑤②
B.④⑤①⑥③②
C.②④⑤①③⑥
D.②④⑤⑥①③
【答案】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晚年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它与《木兰诗》齐名,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集。《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的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通过写“采芙蓉”送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思之人来抒发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与惆怅。起首“涉江采荚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以之赠亲朋,可传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祝福等感情。
B.《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命运、人生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C.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汉末的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D.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期杰出的田园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作品的特点是简洁自然,质朴平实,清新含蓄,韵味隽永。《归园田居》写的是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答案】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①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①弃捐:抛弃,抛开。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2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可是远游的人啊,你还不归来啊!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实则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3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6.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8分)
【答案】①初叙离别之苦路远会难,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之感慨。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坐愁相思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案】本句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先写了“呦呦叫着的群鹿自在地穿梭于原野吃着艾蒿”这一自然景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2分),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兴”的手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是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这里是用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8.诗的结尾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案】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2分),表达了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2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美文赏析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悽悽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远年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