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了解不同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示以及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实施是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一种新的尝试,予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发展。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3重点难点
重点: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问题引入:
通过三个小测试和识图游戏引入:小测试:(1)同学们能说出几位中国画家?
答:吴道子、范宽、朱耷、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董希文,詹建军等等
(2)、同学们能说出几位外国画家?
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提香、鲁本斯、委拉斯贵兹、德拉克罗瓦、莫奈、修拉等等
(3)、同学们能说出几件美术作品?
答:蒙拉丽莎、雅典学院、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开国大典、父亲。
识图游戏:用PPT展示六张图片,先展示画家实照,然后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展示画家自画像,自画像上附有画家名字。
通过以上问题引入本课主题。
活动2【导入】2.情境导入:
通过两只手印留给我们的思考引入:
两只手印留给我们的思考?
答:我觉得画家之所以要在壁画上留下两个手掌印,是因为在奴隶社会画匠的地位十分低微,他们不敢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统治阶级也决不允许他们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只有偷偷把自己的手掌印在自己的作品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以此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古代的美术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美术家的看法开始转变,人们把美术家视为观念、情感的探索者,美创造者和传播者。
活动3【讲授】3.深入探索:
主要通过对梵高和他的作品进行分析
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看到丢勒的自画像你想到了些什么?
答:1.画幅很大 而且是全正面,这种严格正面像在当时只有用来表现基督,而丢勒大胆用这种构图来画自画像,说明画家有挑战宗教权威的勇气。
思考:
知道他是谁吗?估计是干什么的?生活状况如何?他是什么性格的人?
答:梵高 ;画画的 ; 他的生活穷困潦倒,画画的费用主要靠弟弟提奥支持 ; 一生中充满了孤独、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谁能简单的谈谈梵高的真实生活?
答: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二、浓缩的人生从以上三张画中你想到了什么?答:画家的自画像是画家生活历程的记录,伦勃朗早年事业如日中天;老年妻子逝世,孩子夭折,落魄潦倒,变卖家产为生,从画家的自画像中我都能略见一斑。通过对伦勃朗自画像的分析,我们扩展到毕加索(立体主义)和齐白石。三、场景中的自我1、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答:直接把自己花在画面中。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画家对自己的职业很自信,能把自己和公主同时画在画面上,说明对画家职业的重视与肯定。
活动4【讲授】4.课堂小结:
画家被奴役的工匠(无名)→自我认同与画传(留名)→传承历史美化生活 (受尊重)
活动5【作业】5.布置作业
要求:画面线条简洁、有创意,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强调自己最典型的特征,不要求“很像”,可以配合文字)
课件32张PPT。美术家眼中的自己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2、方法与过程: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表现自我,并能通过本课的欣赏让学生尝试着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教学重点:
美术家眼中的自我是如何在自画像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培养立足人文精神,多元地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思考与交流:欣赏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1、是正面还是侧面?你是否知道这些画家?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丢勒 德油画1500清代 金农 中国画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2、男画家还是女画家?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普桑 法 油画 1650真蒂莱斯基 意 17世纪30年代伦勃朗 自画像 浓 缩 的 人 生 合作探究一:
这三幅作品基本代表伦勃朗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自画像,你能发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上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21岁左右的自画像》《怀抱莎斯基亚的自画像》《自画像》充满自信富有
个性的风采青
年年轻就显现绘
画才能,在当
地小有名气,
被富有画商看
中幸福快乐的中年
1632年,凭借作品
《杜普教授的解剖
课》,名气大噪,
订单不断,并娶富
家小姐莎斯基亚为
妻,家境殷实贫穷、苍老颓败
的老年
由于作品《夜巡》
导致声誉极度下
降,收入骤减,
第二任妻子、儿
子的相继去世,
精神遭受重创《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场景中的自我表现 对比分析委拉斯贵之的《宫娥》和维米尔的《画室》,思考下面问题:
1、画家所在的环境和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场景中的自我表现宫娥 (西班牙)委拉斯贵支画室 (荷兰)维米尔小结这两件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
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具象意象抽象连环画学生作品
请你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要求:画面线条简洁、有创意,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强调自己最典型的特征,不要求“很像”可以配合文字。)
【当堂检测】
连线题:
《夜巡》 李公麟
《宫娥》 伦勃朗
《听琴图》 委拉斯贵支
《画室》 赵佶
《西园雅集图》 维米尔课堂小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用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美术家更是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和人生。今天我们通过自画像与美术家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机会,也尝试用自画像表达了心目中的自我,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