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初涉抽象美术领域,学习多元欣赏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品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与合作。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2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画得不像便说看不懂。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因此,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感兴趣的绘画入手,让学生画出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升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教学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像与眼睛
展示《向日葵》照片,比较照片《向日葵》与真实向日葵有何不同。
(《向日葵图片》有下列一些特征:
它是“假的”,不能触摸到花的质感,没有花香,它只是一张图片,一个图像它用图像特有的形式(如点、线、面、明暗、色彩、体积、构图、肌理),比较真实而又客观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向日葵。
老师根据学生的观点总结概括出图像的概念,简单介绍图像的特征,其实不管是画得像的还是不像的都是美术作品反映出来的图像,欣赏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看像不像,因为美术作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的感受。有像的,有不太像的,也有完全不像的。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活动2【讲授】具象美术
(一)初步认识三大类的美术作品
1、快速浏览课本插图。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2、老师介绍美术作品的分类: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欣赏理解具象美术
1、展示罗中立《父亲》。
学生欣赏讨论,教师小结
比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客观物象,甚至连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2、油画《父亲》与照片做比较
3、课后小任务:
请各位同学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你觉得他们的头发比以前白了吗?他们的皱纹比以前深了吗?……
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吗?
4、小结具象美术作品中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
①“很像”
比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客观物象,甚至连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
②“很像”≠“照搬”
要经过美术家的选择、提炼、概括、加工
活动3【讲授】意象美术
欣赏理解意象美术
1、欣赏一组意象美术作品《生日》、《荷石水禽图》《哭泣的女人》《睡莲》《向日葵》《苹果》
提问:①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夸张、变形、重组、寓意等)并说出你的理由。
②引导学生从图像的形体比例,色彩,意境等方面,与具像美术比较,归纳出意象美术的特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注重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或突出结构特点,或强调色彩感受,或打破时空概念,营造出一种幻境)
2、赏析梵高画作
3、小结意象美术特点
不是“很像”
但还是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原形”,即物象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
美术家在把握“原形”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对形状、色彩、比例、存在方式等进行了改变
活动4【讲授】抽象美术
1、欣赏一组蒙德里安,米罗,波洛克的抽象绘画,感受抽象艺术
2、教师提问: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启发:抽象美术作品虽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比如,想象一下从飞机上俯瞰城市,看到的景物像不像抽象画?或者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只是一个点等等。或者反映心跳的心电图就是一条线。
3、欣赏图像往抽象的演变,理解抽象画的创作
4、欣赏波洛克的画作,讲解画家作画过程,及作品意义。进一步理解抽象画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5、教师小结抽象美术特点
抽象美术描绘的形象并不能直接对应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物象
它对物象的形式特征进行分割,特别强调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是线,或是面、或是色彩,也可以是明暗、甚至也可以只是肌理效果
活动5【活动】图像与眼睛
分组画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今天的心情。
学生自评,教师抽样点评。
活动6【作业】图像与眼睛
对比欣赏蒙德里安和波洛克的绘画作品,通过网上查阅,你认为谁的作品更能体现自由的精神,为什么?
课件28张PPT。眼睛,是我们用来了解世界的途径,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什么?蓝天 白云 绿叶 向日葵图像与眼睛第二课请将《向日葵图片》与真实的向日葵做对比,回答两者有哪些不同《向日葵图片》有下列一些特征:
它是“假的”,不能触摸到花的质感,没有花香,它只是一张图片,一个图像
它用图像特有的形式(如点、线、面、明暗、色彩、体积、构图、肌理),比较真实而又客观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向日葵。
色彩体积点
线
面肌理构图明暗图像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根据图像反映 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将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具象美术作品
意象美术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 “很像”
“很真实”
“很精细” ……
比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客观物象,甚至连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具象美术作品罗中立《父亲》课后小任务:
请各位同学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你觉得他们的头发比以前白了吗?他们的皱纹比以前深了吗?……
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吗?具象美术作品中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很像”
比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客观物象,甚至连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
“很像”≠“照搬”
要经过美术家的选择、提炼、概括、加工
目的:为了更好地表现美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主张
虽然外形、颜色、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物体的本质特征没有变化请在此处添加标题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思考:凡高画面中描绘的星星、月亮和现实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夜间的露天咖啡屋》《星月夜》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困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凡高《向日葵》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如意:
考试的失利;亲人的生离死别;
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
但这只是我们生活中一段痛苦的插曲
而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什么都不能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让我们为伟大的凡高致敬
为自己加油
意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不是“很像”
但还是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原形”,即物象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
美术家在把握“原形”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对形状、色彩、比例、存在方式等进行了改变
目的:为了更好地表现美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主张
克利《奔流》布里奇特赖利《急流3号》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抽象美术描绘的形象并不能直接对应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物象
它对物象的形式特征进行分割,特别强调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是线,或是面、或是色彩,也可以是明暗、甚至也可以只是肌理效果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很像”选择、提炼、
概括、加工不是“很像”把握特征
夸张、变形、
重组不能直接对应强调其中的
形式要素美术家的思想感情、艺术主张课堂小结对比欣赏蒙德里安和波洛克的绘画作品,通过网上查阅,你认为谁的作品更能体现自由的精神,为什么?课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