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新纪元的开始。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3重点难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2、开国大典。【教学难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迅速击溃国民党的军队。中国共产党的迅速胜利,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腐败使得它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民心所向。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
活动2【讲授】讨论
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请同学看书,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相当广泛,这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形成鲜明对比。
请同学看书,回答:
各党派、各阶层在大会上协商的成果有哪些?
形成了什么文件?
内容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名称——
国家的性质——
《共同纲领》的性质是——临时宪法。
选举出什么机构?
确定了哪些国家的基本标志?
开国大典
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任命的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分别是谁?
开国大典:
放录像: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请同学回答:对开国大典的观感。
教师解释54门礼炮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28年的斗争。
请学生看几幅图片:
英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被解放军击沉;领事裁判权被取消,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被捕;解放军在北平的入城式在东交民巷列队通过等材料。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列强的态度,跟1840年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有何不同?
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思考:
中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跟以前的在以前历届政府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活动3【练习】巩固
1.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及意义?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