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18: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湘版教材美术鉴赏上篇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2、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3、难点: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教学内容模式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向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能力目标:理解具象作品、意向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可塑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是思想态度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进行学习时对不同知识的呈现模式会有不同的敏感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学习资源设计
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探究能力。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注意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与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PPT课件
学具:作业纸、笔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导入图片《阳光》、《贵妇人像》
提问:作品描绘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通过我们的眼睛对形象的感知获取的。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那么我们看到的图像又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呢?
2、 新授:
1)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人们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把美术作品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
2)走进具象美术
赏《贵夫人像》。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
赏《父亲》。完成表格第一栏。
小结:我们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印象是直观、真实的。但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21教育网
归纳共同点。具体,写实的,真实再现客观物象。
过渡:那么,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美术作品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能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21·cn·jy·com
3)、走进意象美术
赏《狐狸的游戏》、《生日》
问: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觉得艺术家要表达什么内容?
C、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归纳总结: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美术的方法来欣赏他们。
赏《荷石水禽图》。完成表格第二栏。
总结:A、意象作品不拘泥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B、意象美术的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21cnjy.com
过渡: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得出:在美术作品中还有一类作品没有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就是如此。他们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www.21-cn-jy.com
4)、走进抽象美术
观察与分析《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完成表格。
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主要和艺术家内在情绪有关系。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2·1·c·n·j·y
抽象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角度欣赏他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赏析作品,启发思路。
6)、互相评价。
七、附学生作业
作品分类
具象美术
意象美术
抽象美术
分析并填写
作品名称:
形象:
线条:
色彩:
构图:
明暗:
肌理:
创作手法:
形象的来源
初步观察
理解教材
深入观察
初步观察
理解教材
深入观察
初步观察
理解教材
深入观察
作品特点
归纳
班级____ 姓名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