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19: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回顾: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荷花影》齐白石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2.以线、墨为主,“笔精墨妙”3.色彩以墨为主,强调“墨分五色”4.构图5.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焦墨浓墨重墨淡墨轻墨西方文化打破中国封建思想的束缚冲击《浴女》安格尔《女人体》潘玉良1914年上海画院人体写生训练合影从传统到现代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的美术进程主要分中国和西方两部分。自20世纪
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挑战,但同时也
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思考:1.你认为此时中国绘画的“现代化”体
现在什么地方?
2.你还看到了哪些绘画种类也受到了西
方文化的冲击?
3.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现代化”对于中
国绘画的意义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具体体现:
一、 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改良和改造
1、中国画 2、年画
二、漫画和动画的发展
三、油画的进入。
《潇湘奇观图》《江山如此多娇》观察:两幅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中国画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术门类,不过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画的创作逐渐走向了“曲高和寡”的境地,它变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社会意义则较少被关注。这幅作品,她把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荟集画面:这幅作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这种表现方法是作者的大胆独创。
20世纪以来,中国画这一民族文化的象征,如何同现代社会接轨一直是艺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利用西洋绘画技法来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观念。即走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既保留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收西方的表现方法。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1.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2.作品主要形式特点 ?3.画面运用了哪些语言形式 ?4.画家为什么会这样画 ?5.他有什么价值 ?思考:《仕女》流丽的线条优雅的姿态剪影式
的造型林风眼《白衣女》个案分析中的解释部分示意图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艺术”的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艾青、赵无极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美术史对林风眠的评价思考:
1、把素描与传统中国画重结构线描的方法结合起来。(  )
2、几何性的形体组合,鲜明纯正的色彩,明亮的色调,诗一般的意境。(  )
3、借鉴素描与水彩的写实手法,采用中国画的材料工具和笔墨形式。(   )
4、利用山水画的形式,反映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是“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
①②③④③④①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作者罗中立(当时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此画被中国美术馆以400多万元收藏了。该作品以画领袖的超大幅面画出饱经风霜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当然,在那个年代,这幅画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有些批评家说,《父亲》“没有反映解放后中国农民的新变化”。于是,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的修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父亲》(油画1979)罗中立《阳春白雪》《门神》 《丰衣足食图》力群《赶火车》 郑曼陀《年画》 年画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演变年画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美术门类,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
切的联系。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
泰、人马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避邪的愿望。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年画一改过去那种仅仅与迷信或老百姓追求吉祥的心态相联系的面貌,而把一些新生事物纳入了表现范围年画从传统走到现代,途遇社会变革、政治干预,文革
的特例、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等,呈现的风格也是多
种多样但作为主角的年画,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可能性、之所以在蹉跎起落后仍然能够独善其身、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依旧可以安然自持,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它最大程度的负载了所有关于“年”的记忆和期待——在传统中如此,在现代仍然如此。
中国漫画和动画业的发展,说明现代化美术表现方式十分多样化小小课本,大有文章。从中我们能读到了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
60年来教育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 50年代:毛主席像太阳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那时新旧时代刚刚交替,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
比如说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竖行排版方式,印刷字体是繁体等等50年代后期的课本文章不多,许多课文分成几课讲述,选材多从政治角度考虑。如在大跃进期间,人教版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课是这样的
“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60年代:满纸阶级斗争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的。”这是60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开头。 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题目先要上一段政治课,然后用一段很大的背景材料:“在万恶的旧社会,土地大多数被地主、富农霸占着,广大的贫苦农民没有土地……”
  足足一页的政治课内容过去了,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70年代:课本变工具书
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 70年代:“红色课本”80年代:课本春天来了
数学教材终于回归科学本身,但语文课本还保有一些过去年代的明显特征,多数还是跟红色年代相关,如《黄继光》、《董存瑞》但纯粹政治的内容终于从教材中消失。
  优美散文、励志文字、革命故事成为这一时期课文选择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桔灯》、《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义》、《海燕》等课文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新世纪:人文化人性化
教材大部分课文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不再空洞而乏味,每篇课文都讲述着一个有趣的故事,配上精美的图画,它更像一本充满童趣的童话书。 艺术家一生都在不停的创新,他们有着自己深刻独特的画学思想总结
1.欣赏中国近代绘画的时候,需要与时代结合。
2.西方传统绘画创作风格,表现内容和画面技巧,对中国绘画起到了改 良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思考
你认为中国现代绘画应该怎样发展下去?19世纪末到20世纪,西方艺术的传统也受到了来自“现代主义”的巨大冲击,西方美术“现代化”于中国相反,主要表现的是摆脱写实绘画的传统,进行纯形式的探索和创造。“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的总称,又称现代派。主要艺术流派有:
野兽派
表现主义
立体主义
抽象主义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 《舞蹈》 法国 马蒂斯野兽派:反对:奴隶式的再现自然,以热情感性的色彩和夸张变形的符号来构成画面。《呐喊》爱德华·蒙克表现主义:打破艺术的和谐美感,用更紧张的色彩和丑陋的、扭曲的形象来表现心灵的内在冲突和苦痛。
《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立体主义:打破传统绘画遵循的焦点透视原理,把物体的各个快面的视觉关系在规律上完全打乱,再重新进行组合,从而造成一种新奇、独具匠心的画面效果。抽象主义:完全脱离具体的形象,是一种纯粹的心理体验和视觉快感。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构成 (俄罗斯 )康定斯基灰色的树(荷兰)蒙德里安达达主义达达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对一战的的绝望和恐惧,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彻底否定过去的经典作品。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有胡须的蒙娜丽莎》法国 杜尚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非理性的潜意识和怪诞不经的梦境,打破理性与意识,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是超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永恒的记忆》 西班牙 达利空间中连续的形 意大利 波菊尼思考:
比较两幅雕塑作品在形式上有哪些大的差异?收租院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 在传统到现代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种种两极事物之间寻求平衡,艺术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但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