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2.年画的现代化。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自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导致中国美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材主要从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年画、中国画以及来自西方的油画、素描等角度分析了这个进程是如何展开的。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其实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太深的认识,在高中阶段,他们能够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可以了。
3重点难点
在现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教师提问:
A、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
B、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2-44
教师总结:
A、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B、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教师展示P42-43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交流”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提问:
A、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B、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C、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P42-43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氓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P45-46关于林风民《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教师总结:我们所讲过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A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表现手法多样化。)
B、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
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
3、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门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
活动3【练习】练习
3、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门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
活动4【活动】提问
A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表现手法多样化。)
B、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
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活动5【作业】作业
请同学们在互联网上分别搜索两幅传统美术作品和两幅现代美术作品,书写观后感
课件15张PPT。第二单元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 特点:
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这是什么时期的年画,在表现题材、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新年画创作的开始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延安和晋东南的抗日根据地。那时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尝试使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战。1939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开展慰问群众活动时,和沃渣分别创作了《保家卫国》和《春耕图》两幅年画,并用木刻套色印刷,分赠群众。 丰衣足食 参军图 军民合作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长七米,宽五米)傅抱石、关山月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取毛泽东《沁园春》词意,把代表性的四季山水浓缩一起,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奇壮美。画完成于建国十周年前夕,毛泽东亲自在画上题字且是惟一的一幅。《流民图》蒋兆和,1943年,高2米,长26米。 这幅画描绘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难民生活。每个人物都使用了模特,没有任何的理想化、程式化的描绘,以其写实性和反映现实的深刻性,在当时的国画界开风气之先河。 比较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林风眠 荷塘飞雁 林风眠 仕女林风眠 仕女 吴冠中 交河故城 4070万元人民币吴冠中 大户人家 550万元人民币吴冠中 燕子 中国画变革的重要趋势,即改变过去文人画借花鸟、山水抒发个人情感的出发点,将绘画的视点置于一个社会的、大的背景之下;将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与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的表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