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1:10:28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体现教学的人文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课本中美术与战争的关系很陌生,然而,很感兴趣,对于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同学们很希望了解图画背后的故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讨论战争、揭示主题
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讲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战争或战役?战争是促进了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呢?
活动2【讲授】一、战争与美术
(师)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A、展示长城图片
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时代意义?
(生)……
(师)秦军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现在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B、展示《兵马俑》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兵马俑》,这一大组大型雕塑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
秦始皇生前统一了中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军队是权力的根本。他不仅要生前做始皇帝,死后也希望做人上人,所以在他的陵墓旁建造了许多兵马坑。
思考与交流:
那么多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
(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兵马俑不是战争的工具,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的载体是军队,军队进而成为权力和安全的象征。兵马俑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活动3【讲授】二、反思战争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A、 油画《南京大屠杀》——李自健(社会学式鉴赏:时代背景、内容、创作意图等)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
《南京大屠杀》 1991年创作完成。长2.13米,宽2.9米。后在中国30多所城市、世界30多个国家巡演,一共举办了70多场展览。 这是一幅三联画,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请一位同学上来说说这三联分别在画面的哪里,并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师讲述此画的创作意图。
B
重点讨论鉴赏《格尔尼卡》——毕加索
讨论提示: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背景
2、画家
3、构图
4、色彩
5、风格
提问:
1、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说说画面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
2、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
3、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具体分析各个象征物代表的意义。
(师)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C、展示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照片,出示《原子弹灾害图》
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是画家用画笔问道: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是胜还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
活动4【讲授】呼吁和平
A、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
B、展示齐白石的《和平鸽》
活动5【作业】设计活动 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的方式,画一幅作品草图,写上创作理念。
课件38张PPT。首先提一个问题 说起战争 你们会想到战争是什么样的? 是帅气?是残酷?还是杀戮?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讲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战争或战役?战争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呢?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的关系第六课长 城 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时代意义? 秦军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现在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1、战争与美术(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生前统一了中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军队是权力的根本。他不仅要生前做始皇帝,死后也希望做人上人,所以在他的陵墓旁建造了许多兵马坑。
《兵马俑》,这一大组大型雕塑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实是为秦始皇陪葬的,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思考与交流:
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2、反思战争南京大屠杀 (油画 布面 )(现代 湖南 邵阳)李自健 2反思战争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南京大屠杀 (油画 布面 )(现代 湖南 邵阳)李自健《南京大屠杀》 1991年创作完成。长2.13米,宽2.9米。后在中国30多所城市、世界30多个国家巡演,一共举办了70多场展览。 这是一幅三联画,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屠生佛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伊利诺大学毕业。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九三七年南京浩劫》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据说她也因此受到日本极右势力的恐吓。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北加州开枪自杀 。 前段时间,语文出版社在教材修订过程中计划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片段《死里逃生》,引发社会热议。
5月31日,语文出版社宣布,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决定在修订后的语文版教材中,把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作为课文保留,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片段,作为附文让学生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张纯如“抗日双侠”格尔尼卡 (油画 布本 1937 )(西班牙) 毕加索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讨论分析【格尔尼卡】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画家在画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讨论提示: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背景
2、画家
3、构图
4、色彩
5、风格
(1)背景: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2)画家: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家,是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3)构图:松散凌乱,支离破碎。(4)色彩:黑、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5)风格:抽象和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牛的表情怎样?它代表什么?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格尓尼卡》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马象征着苦难的西班牙人民。《格尓尼卡》赏析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格尓尼卡》赏析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有什么含义?《格尓尼卡》赏析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罪恶。《格尓尼卡》赏析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格尓尼卡》赏析从窗子里探出身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煤油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以此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 这个妇女 发出怎样的喊声?《格尓尼卡》赏析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格尓尼卡》赏析惊恐与狂怒布于全身《格尔尼卡》 毕加索痛苦的人民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残暴和黑暗 小男孩 原子弹灾害·图(日本)丸木位里夫妇毕加索 《和平鸽》1940年巴黎被德国法西斯攻陷后毕加索怒画和平鸽3、呼吁和平(美术作品中表现的和平观念)?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叫做“和平鸽”。 1952年毕加索为联合国和平大会画的简笔画《和平鸽》苏联1973年发行画家毕加索诞辰100周年和平鸽形象的邮票 和平鸽 (中国画 纸本 1952 )
(现代) 齐白石和平的祈祷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共创世界和平!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一起探讨了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进而揭示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和平观念。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的方式,画一幅作品草图,写上创作理念。和平万岁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