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1:13:04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等。
学生 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1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2 “911”事件瞬间
提问:A看了这两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触?B 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小结: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次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素质。点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新授:
战争与美术(作品欣赏)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 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2 《兵马俑》——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思考与交流: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
(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小结
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
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意见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 水》第三组《内战的预言》第四组《地道战》
思考: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方面有什么特点?
1、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内战的预言》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2、《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 法
  [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场面?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
3、《格尔尼卡》——毕加索 [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1808年5月3日的屠杀》——戈雅 [思考交流]  在画面上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画家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
(作品完全纪实性的再现了日军投降的那一个瞬间,表现了抗日战争一个悲壮的胜利。)
小结 以上几件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战争进行控诉,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还应该注意作品抓住的战争的瞬间。
呼唤和平
1. 欣赏北宋李公麟作的免胄图
思考与交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等作品。
小结: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制作步骤]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
出示几张招贴画范例
课件31张PPT。ART APPRECIATION美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系列A R T
APPRECIATION
S E R I E S 1.看了这两段影片后,你有什么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思考与交流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长城秦兵马俑  秦俑与西方雕塑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一是讲究整体性而不刻意追求各局部的精确比例;二是神态突出。这两点也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雕塑的特点,它与中国文化的整体审美情趣相连。反思战争《布雷达的投降》
委拉斯贵支(西班牙)《萨平妇女》
达维特(法国) 看书对比分析:这些画面分别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思考与交流《内战的预感》 达利(西班牙)《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法国)残暴和黑暗 痛苦的人民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格尔尼卡》 毕加索(西班牙)《1808年5月3日的屠杀》 戈雅(西班牙)战争发生以前战争的结果战争的预感战争发生以后猜一个历史事件
时间: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
地点:南京
人物: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本军队思考与交流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 (油画 )陈坚 220x600 M何应钦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冈村宁次↙ 日酋冈村宁次(右)向中国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呈递降书  在第10届全国美展(2004年8月19日10月11日)上一经展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幅反映抗战胜利、受降大典的油画作品。作者陈坚历时16年(1987-2003)完成。  作品完全纪实性的再现了日军投降的那一个瞬间,表现了抗日战争一个悲壮的胜利。呼吁和平免胄图(传 中国画 纸本)李公麟(北宋)《布雷达的投降》(油画) 委拉斯贵支(西班牙)《和平鸽》毕加索(西班牙)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画家是这样,我们也一样。  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活动建议创作要求 
1.立意:确定所要表达的主题。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草图设计。  
3.在草图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表现。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创作一幅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作品欣赏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