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19: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21·世纪
教育网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美术与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或表现社会思潮、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借鉴,模仿,尝试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www-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自我肯定的自画像创作的过程。21
cnjy
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根据形式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21教育网
2教材分析
《时代的脉搏》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提供了十余件时代气息浓郁的作品,通过比较与细致分析,说明美术作品与社会运动、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美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变迁,二是社会变迁对美术作品造成的影响和改变。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2-1-c-n-j-y
三、教学目标
4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思潮、时尚是如何影响美术的创作
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社会思潮、时尚的
5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座。今天在正式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
(一)导入
展示传统年画中门神的形象
师:古代门神是唐朝的两位名将,同学们知道都是谁吗 哦,一位是秦琼,一位是尉迟恭。门神起到什么作用
生:镇宅辟邪
师:在上个世纪40年代,门神的形象变成了新四军、解放军的形象。为什么
(展示1945年韩尚义的木刻作品“抗战门神”)。
战争时期,人们崇拜解放军及新四军,认为他们是新社会的保卫者,所以就把他们的形象贴在门上了。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了
生:时代在变化!
师:对,“门神”从唐代名将到解放军的形象,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时代的脉搏”这一课讲得就是社会思潮、时尚审美与美术发展的关系。
(展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唐朝的《簪花仕女图》和宋代晋祠雕塑的比较
A、教师展示唐代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分组式学习)
下面请每个组相互交流一下,并派一位代表把唐朝女子的形象运用我们语文中美丽的词句形容一下。
生:发髻高耸,体态丰腴,服饰华丽,穿着低胸长裙。她们生活闲逸,富贵高雅。
师:作品中的女子都梳着当时最流行的发髻,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她们虽然形体丰肥,但从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腕看,仍可显出贵族妇女柔弱的风韵。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画中仕女的服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时装文化。都呈现出同一种审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山西晋祠彩雕侍女像
B、教师分析晋祠彩雕
(讲解式学习)
师:盛唐的“环肥”曾经是流行的一种时尚,进入北宋,佛教造像仍普遍上承唐风遗韵。而晋祠这尊侍女像,人物黛眉纤如弯月,双目小若杏核,真切自然,毫无夸饰造作;脖颈匀细,肩削胸薄,躯体柔若枝条,整尊造像完全是一个眉清目秀、身姿柔美的淑女,一派清新的风貌。她们无疑是更为可信的现实的描摹,但也像历史由唐到宋而带来的国势由盛转衰,文化由恣扬博大到婉约精细的转变一样,昭示着北宋世俗社会审美意趣方面由“环肥”到“燕瘦”,由丰肌腻体到貌体清丽的转变。作品中的女子是含羞苦笑、美目传情的舞女,握绢的双手似在竭力压抑内心的哀伤,但见她低眉俯首,整个身姿形成一条极美的曲线,由于不满摧残青春的宫廷生活,她强作欢笑的脸,分明含悲欲哭,令观者酸楚痛切而引发感情的共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总结: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思想开放。
2、师:唐朝和宋代除了在人物审美的服装、胖瘦方面有不同的审美,在工艺品方面也有不同的变化。
唐代工艺品色彩艳丽,宋代瓷器简洁高雅
唐代审美:开放大气
丰厚浓丽
宋代审美:内敛含蓄
质朴高雅
3、师:不同时代对我们的绘画技法会不会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展示齐白石的《偷桃》和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
1.这两幅中国画各画了什么题材 2.绘画技法有什么不同
齐白石是传统祝寿题材,杨之光是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的事件。
不同:传统国画和融合型国画
4、师:接下了我们来看看近现代,对美术作品会有哪些影响
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分组展示
下面我们将欣赏四幅绘画作品,请根据作品回答问题:
1.它们分别用了什么绘画表现形式 画了什么内容
2.反映了什么社会背景
3.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从内容、形式、风格、主题等多方面来评述作品
1、第一组
《人桥》古元
(1948)
套色木刻,解放战争时期,木可家们以刻刀为武器投入抗敌救亡宣传。
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战士们用人力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对比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21cnjy.com
2、第二组
《开国大典》董希文
(1952)
油画,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反映了新中国全新的精神面貌。
这是一幅富有装饰意味的纪纪念碑式的大型历史画,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庄重的形式再现了伟大的历史时刻。它一直深入人心,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21·cn·jy·com
3、第三组
《父亲》罗中立
(1980)
超写实油画,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作品。摆脱了文革时期思想禁锢,用一种反思的精神讴歌人的价值,重归精神家园。www.21-cn-jy.com
此幅油画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
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尤其是那似刀刻的皱纹和黝黑的脸庞,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2·1·c·n·j·y
4、第四组
《装修》忻东旺
(2006)
写实油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工大潮。
画家以生活化的手法绘画出农民工在现代生活中的焦虑与困惑,憧憬与失落,它们生活艰辛,同时也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和改变命运的执着,它们有自己的快乐和小幸福。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以丰富的人性描绘,体现了画家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和人文的关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