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新的实验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新的实验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0: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课
新的实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特别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的变化,以及由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表现形式折射出的新思维,对当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本课要让学生在美术赏析中真正地体会、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着眼于世界美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到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由此折射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进而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和理解;从美术鉴赏与现代视觉设计进行横向联系,促使学生在大“艺术观”的基础上,进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学习;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美术语言”(艺术内涵),认识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并建立学生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出课题
师:艺术家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尝试艺术新实验,从而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空间。
展示课题:辉煌的美术历程
——
《新的实验》
活动2【讲授】回顾复习
1、以时间为主线对二十世纪前的美术作品做一个回顾。
史前岩石壁画→古代绘画→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多种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作品;www-2-1-cnjy-com
从不同历史时期绘画作品的风格、社会意义及画家个人情感的表达等多种视角,对前面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作总体复习与梳理。21cnjy.com
2、请学生思考:二十世纪前的美术历程再到二十世纪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美术的发展该去向何处 该如何表现 怎样发展 2·1·c·n·j·y
活动3【讲授】“画家”面对面——学生演绎、情境再现,分析作品。
1、演绎条件:
“画家”面对面环节成败的关键在于“画家”要了解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事先应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资料。21·世纪
教育网
2、基本思路:
让学生演绎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画家,创设与画家面对面的情境,这样课堂会变得形象、直观。教师用自主、合作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其理解20世纪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题材和观念,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美术语言”,认识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并建立学生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轻松攻克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任务。
3、演绎方法:
借助多媒体教师创设情境,请“画家”出席央视“面对面”栏目专栏“画家面对面”,请一位同学主持活动,以绘画流派为主线,请各流派的代表“画家”讲解其创作思想和解读其画面,台下学生与“画家”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教师适当引导,总结。2-1-c-n-j-y
演绎主要对象为课本当中介绍的马蒂斯、安迪·沃霍尔、贾科梅蒂、毕加索、波洛克等五位实验艺术代表人物,介绍他们的生平、表现形式、绘画风格。21
cnjy
com
活动4【活动】讨论小结
教师:观察二十世纪中期实验艺术作品,比较与二十世纪之前艺术作品的差异,思考他们的表现手法、创作思想。【来源:21cnj
y.co
m】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观看作品时不要轻易以个人的主观感觉下判断,应对作品仔细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与作品对话、沟通。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因为其中很多作品尚处于一种没定论的状态。所以重点是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了解作品艺术内涵,从而认识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建立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21·cn·jy·com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1、理解、掌握“打散重构”的概念和表现手法。
现代视觉设计作品
《我


亲》
霍克尼
教师:
引导学生将美术鉴赏与现代视觉设计横向联系,认识实验艺术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
提问:请同学们在现代视觉设计范画中寻找大师打散重构的“痕迹”。
学生:
分组交流、讨论现代视觉设计手法
——
打散重构的艺术特点。
教师:打散重构有利用名作的重构、拟人化的重构和夸张对比的重构等手法。
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现代设计作品中常用的设计手法
——
打散重构。打散重构即视觉上先将画面基本元素打散,然后将这些元素重新摆放构成新画面,在画面构成内容上的打散重构画面,从而产生以往画面上从所未有的画面效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
理解20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理解、尊重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通过将美术鉴赏与现代视觉设计建立横向联系,来让学生了解20世纪的绘画、环艺、雕塑、现代的视觉设计、传媒节目展示所体现了新思维。以及让学生学会分析一些视觉设计作品的构思及其内涵,会利用相关图片进行打散重构,试着运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去组织画面,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从情感上欣赏、感受、认识和理解20世纪实验性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从而强调新思维的重要性。
2、课堂作业布置及巡视
1、各小组将课前搜集的数张图片运用打散重构的手法,重新组合画面。
2、各小组合作完成《打散重构的练习》及填写《随堂学习卡》。
3、老师总结
1、点评学生的课堂作品。
2、通过课堂作品,强调新思维对20二十世纪的实验艺术的重要性。
3、肯定运用新思维和新实验带来了绘画全新的表现形式。
4、鼓励学生在多领域里运用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现代作品与传统作品比较中总结实验艺术的“美术语言”,运用所掌握的视觉元素及组织原理,将作品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幅表达个人思想的新作品,实现并记录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练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超越教科书,使之成为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激活丰富、生动的思维,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新思维、新实验的兴趣,强化对教学目标的巩固。
活动6【练习】教学反思与回顾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被动接受和主动发现两种。在被动接受式学习中,一般是将教材神圣化,不敢越雷池一步,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固定,结论早已明确,学生学习途径单一,求知心理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在主动发现式学习中,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学习途径丰富,以积极的求知心态去主动发现知识。两种学习方式是以辨证统一的关系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所谓改变美术学习的方式就是:其实就是理顺二者关系,将单一的被动接受的美术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转变。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和学生不应孤立于课程,而是要成为美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美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美术课程的开发,美术教学就不止是简单完成教学任务,而更是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课堂教学与课程创新、开发相互结合,彼此有机的融为一体。教学中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中领悟这一思维,甚至是超越学科的领悟。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