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2:04:17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第3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感悟式鉴赏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本课时掌握“感悟式鉴赏”方法)
重点目标
1.如何从感悟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2.感悟式方法的运用。.
难点目标
结合实例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导入示标
一、主要解决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感悟式基本方法。
二、用视频、画面分割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目标三导
(引导自学)
(引导互学)

(展学)
上课规范。
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导入(视频“蒙娜丽莎”) 约7分钟
师:看了这段视频过后,我们来进入今天的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过后,我们知道了这是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那么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下这张美术作品,你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分组讨论,并且将观察到的内容的关键词在表格中写下来。
请同学在黑板上的空格中写下来。(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上黑板上补充) 约2分钟
第一小组学生来进行归纳总结。 约一分钟
师:那么,通过看到的《蒙娜丽莎》,你们又想到了什么,从想到的你们又可以感悟到什么呢?
分组讨论,并且将想到的内容在表格中写下来。
请同学在黑板上的空格中写下来。(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上黑板上补充) 约2分钟
第二小组学生来进行归纳总结。约1分钟
二、师:好了,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和我们教材上第七页图表中所列的内容又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请同学起来回答、补充。约2分钟
教师总结:1、一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一的。(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就说明了这一点。)
2、有一些信息并不是仅仅靠观察和没有知识基础的思考所能理解的,所以美术鉴赏需要通过感悟、观察、研究、比较的方法才能全面地认识。约1分钟
师:然而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看怎么用感悟式鉴赏来欣赏美术作品。
投影放入《富春山居图》视频 约3分钟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你们就用看、想、感受的方式来对这张作品进行分组讨论
请第四小组的同学起来描述和归纳鉴赏《富春山居图》。
其他小组起来进行补充。约5分钟
师:好了,非常好。看来大家通过用感悟式的方法鉴赏了《富春山居图》过后,相信你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感悟式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了。那么我们来请一个同学,拿出你自己喜欢的一张美术作品,简单的介绍一下作品背景,然后你们来给其他小组鉴赏一下。自己再给予一定的补充和点评。
同学介绍介绍作品过后,相互讨论,请某小组起来归纳鉴赏,这位同学进行补充点评。
约8分钟
师:好,刚刚同学们相互学习的氛围非常好,这位同学和小组也表现的相当不错,那么接下来我将请两个代表小组的同学上来用感悟式鉴赏方法来说一说你们自己非常喜欢的美术作品。
(每个小组鉴赏时候介绍作品名称作者背景或者小故事,之后进行简单鉴赏,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约10分钟
(课堂小结)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对自己喜欢的作品都理解非常深刻,也感悟到作者在创作时候的那份感情了,相信大家通过这堂课的自学、互学和展学已经知道怎么用感悟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了,不外乎就是“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手法来阐释“感悟”。好了,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一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形式鉴赏”的方法来欣赏美术作品。
约1分钟
下课规范
达标检测
反思总结
个人或分组欣赏 可用“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方式
课件10张PPT。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蒙娜丽莎》
[意] 达芬奇
油画 木板 77cm*53cm

你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那么,通过看到的《蒙娜丽莎》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从想到的你们又可以感悟到什么呢?总结: 1、一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一的。(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就说明了这一点。) 2、有一些信息并不是仅仅靠观察和没有知识基础的思考所能理解的,所以美术鉴赏需要通过感悟、观察、研究、比较的方法才能全面地认识。
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中国画 纸本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某一件美术作品,然后各小组相互讨论过后,请某一组的同学用感悟式的方法来进行鉴赏。请你们用感悟式的方法来鉴赏一下自己喜欢的某一件美术作品吧! 课堂小结
看来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对自己喜欢的作品都理解非常深刻,也感悟到作者在创作时候的那份感情了,相信大家通过这堂课的自学、互学和展学已经知道怎么用感悟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了,不外乎就是“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手法来阐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