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的深度过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2.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
难点:美术作品与四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1.注重自主、探究、比较、练习、合作、讲述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2.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教学媒体: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神奇的3d视觉效果》。
小结:同学们,这个视频非常的有意思啊,这是一个老外利用我们的视觉差,用一些平面的东西,做出来的一个具有3D效果的短片,很厉害啊,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是不是会欺骗我们,让我们来产生一定的错觉,那么,在面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呢?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首先,请同学们翻开美术课本第七页,把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先大致浏览一下。
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接着,老师还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很神秘的传说故事,看看哪位同学这幅画有可能是什么呢?
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啊,没错,它就是达芬奇所画的那幅非常著名的《蒙娜丽莎》,同学们也应该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幅画,那么,它究竟有怎样巨大的魅力来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睛呢?同学们来一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提示一下啊,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到的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中的一些内容,先自己来分析一下。
挑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印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一下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人物,构图,明暗,还有所传达的一些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性的一些背景知识,让同学们对这幅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总结:1、同一幅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不一样的。2、除了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信息之外,我们应该仔细去品味一下作品所包含的内在信息。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其实我们刚才对《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分析就是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3种鉴赏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学习一下不同种类的鉴赏方法。
(一)感悟(感悟式鉴赏)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曲子,在此同时,请同学们来欣赏这幅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大家能从这幅画面和老师的音乐当中体会感觉到什么东西。
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后,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从墨点,墨团,墨线和整幅画面的长形构图,引导学生们一起来感悟这幅画面的带给我们的意境。
同样看课本旁边的《荷花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意境。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小结:感悟式鉴赏,是一种,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的欣赏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一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最能表现的是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境。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些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一种鉴赏方式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来欣赏一幅作品,就是形式鉴赏。
(二)观察(形式鉴赏)
同学们生活在涪陵这个城市,对于长江和乌江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过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么把水波给表现出来的。
观赏马远的《水图》,同时思考这些水波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怎么去描绘出来的,还有这位艺术家的构图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出艺术家在描绘作品时候,不同形态的线条描绘出水波在不同的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变化。
然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外国的艺术家在表现莲池的时候又会用什么样的笔法,引导学生分析莫奈的的不同的两幅莲池作品,了解到艺术家在描绘植物时垂直和水平的不同笔法,同时体会到印象画派的画家画面的色彩斑斓,揭示了大自然光色的一种奥秘。
总结:形式鉴赏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欣赏方式,因为我们看到一幅画的时候,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也正是因为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体会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美。
活动:练一练。课本第九页中间的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来联系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三)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 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生:看书理解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小结: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故事性或者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的鉴赏。
(四)比较(比较式鉴赏)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最后一种鉴赏方式。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比较式鉴赏有两种比较方式,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同一个主题,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比较。
纵向: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
参照第一组:横向比较,《丽人行》、《宫女》(P11表格)
完成第二组:纵向比较,《竹子》、《丛竹》
教师提问: ⑴画面有哪些不同?
⑵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
⑶如何才能运用比较式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特别要指明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比较。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以及比较式等鉴赏方式。美术作品给人以美好,让我们了解到本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外国艺术。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我们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还要用脑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与探索。
板书设计
我们怎么运用自己的眼睛
鉴赏方法
感悟式鉴赏:情感、联想
形式鉴赏:形式分析
社会学式鉴赏:深入作品的背后
比较式鉴赏:着重比较
课件40张PPT。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从画面人物来看,她的微笑表现出一种古代妇女的矜持美。
从图像特点来看,此作品属于 具象美术作品。
从构图上看,是三角式构图。
从作画当时背景和作者创作过程来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重在强调人文主义思想等等…这幅作品你看到什么?
它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蒙娜丽莎 (意大利)达.芬奇 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这种简单轻松地用眼睛看的感受,而是要努力去探究图像所蕴含“谜”,所以就产生了四种鉴赏方法:
四种鉴赏法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感悟式鉴赏 P8感悟式鉴赏就是把思维和激情深切投入画面的观赏方式
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问题:
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是怎么表现的?
作品联想到了什么?感悟式鉴赏感悟式鉴赏问题:
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是怎么表现的?
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峡谷青蛙流动幽静优美狭长悠长感悟式鉴赏从观者
经验出发,通过想
象去欣赏美术作品。
适用于写意性和表
现性作品(国画)。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悠扬墨面墨点墨线画面荷花影(中国画 纸本)1955)(现代)齐白石画面布局极为考究:荷花在上,背景空白,是天空;花影在下,数条波纹,是池水,而且上静下动
散点透视:上边的荷花只画半朵,下连的花影却画整朵,避免重复,中间以题款隔开,拉开距离,造成对比……如此讲究、简练和鲜明的绘画语言,更令人钦慕不已
骨法用笔:荷花用浓色、焦墨和渴笔,求其实;花影用浅色、淡墨和湿笔,求其虚。
讨论:
如何用感悟式鉴赏这幅画?1、这两张图片描绘了什么? 2、有何感想(要我们懂得什么) ? 3、这些感想来自于自身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感受?小结: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主观的感受到画面的意境还不够,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副作品还需要学会分析它,首先就要先从美术作品的形式入手。形式鉴赏 P9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肌理、形体等。《水图》之《黄河逆流》、《长江万顷》 马远 南宋 形式鉴赏线条表现水在不同地域和天气的变化形式鉴赏日式小桥水平笔触垂直笔触色彩运用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池(法国)莫奈九色鹿(局部) 敦煌壁画秋的节奏 波洛克 美国《红楼梦》人物 张明山连环式展开构图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敷色清丽
线条与色彩相互重叠与渗透
平涂形式鉴赏连环式展开构图平涂线条与色彩相互重叠与渗透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敷色清丽思考:小结:
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形式鉴赏理性成分更多,侧重于观察形式的分析。仅简要的了解到作品的表面信息就够了吗?你们还想知道一副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吗?社会学式鉴赏 P10社会学鉴赏方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理解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性或者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写生珍禽图 黄荃 五代社会学式鉴赏夜巡 伦勃朗 荷兰写生珍禽图 黄荃 五代夜巡 伦勃朗 荷兰社会学式鉴赏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此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社会背景影响) 美术现象不存在于真空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社会学式鉴赏在于探究、追问作品主题。
课本翻到第10页 如果
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结:
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我们要更多的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同一主题的美术作品有很多,那我们应该通过哪一种方式去鉴赏不同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呢?比较式鉴赏 P11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的方法:
横向:同一主题、同一时代的不同艺术家采用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
纵向:同一主题、不同时代的不同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丽人行 傅抱石宫女 林风眠 比较式鉴赏《丛竹》北宋 郑板桥 《竹子》清代 文同小结: 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
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
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注重比较。
这几种鉴赏方式是层层递进,也是相互融合渗透的,想要深入读懂一副作品我们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鉴赏或者要综合几种方式去鉴赏。总结:真正的欣赏,
不光是用眼看,
还要用脑思考。
……The end课后作业:用你喜欢的鉴赏方法欣赏名作:
《梦娜丽莎》凤姐版蒙娜丽莎机械版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变形记三国杀蒙娜丽莎科幻版蒙娜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