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2:38:35

文档简介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式;学会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大众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认识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倾向。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理解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2学情分析
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复习导入
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
点出本课主题。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同时进行课题板书,相应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86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使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
(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活动3【活动】分组讨论
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分组讨论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插图;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
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3.将小组讨论意见向全班汇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补充。
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
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活动4【活动】能力拓展
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引申思考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作品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收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画像,亲手感受作画的乐趣。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活动5【练习】实践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尝试运用你所了解的大众文化元素给你的班级设计一张参加全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的海报。
活动6【作业】练习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尝试运用你所了解的大众文化元素给你的班级设计一张参加全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的海报。
课件18张PPT。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第十课通俗的浪潮
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导 学竹林七贤 (天津杨柳青年画 )(清)金农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是适应人们庆贺连接的风俗活动二产生发展的。明中叶以后,三叶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趋向成熟,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刻与销行,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很多年画产地。年 画麒麟送子 (天津杨柳青年画 )(清)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仕女游春 (天津杨柳青年画 )(清)红楼梦人物图 清 改琦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雕版技术促进插图版画的发展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红楼梦人物图 清 改琦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雕版技术促进插图版画的发展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西厢记 窥柬 (明)陈洪绶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水浒叶子 (明)陈洪绶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 (现代)杭稺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印刷术有关的、发源于上海、作为商品广告的“月份牌年画”,取代木版画。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月份牌 广告女郎 (现代)作者不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印刷术有关的、发源于上海、作为商品广告的“月份牌年画”,取代木版画。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牧女游乐园酒吧 (油画 布面 1882)(法国) 马奈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大宛岛上的星期天 (油画 布面 1884~1886 )(法国)乔治·修拉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右 :女青年持花谢幕 (色粉画 画 1878 )(法国)德加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招贴画 (1892 )(法国)劳特雷克 大众化广告画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莎乐美 插图 (1894 )(英国)比亚兹莱大众化插图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马尔圭特大学壁画 (1983)(美国)哈林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术家试图通过利用大众文化的日常性,如符号的复制以及在公共空间的即兴创作等,力求打破艺术与生活的隔离。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36幅艾赛尔。斯卡尔夫人 (版画 1963)(美国)安迪 沃霍尔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以你对大众文化的理解,试着在教材其他单元和课程里挑选出你认为包含了大众文化元素的作品,具体说出你的看法。思考与交流 尝试用你所理解的大众文化元素给你的班级设计一张参加全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的海报。活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