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2:39:28

文档简介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式;学会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大众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认识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倾向。针对大众的美术必须符合大众的趣味和价值取向,从作品的形式特征中往往可以发现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寻找那些符合大众趣味的特征。为大众的美术往往不是纯粹的欣赏对象,同时还要具有某些实际用途,这些用途也在作品的形式中体现出来。注意在作品中把它们发掘出来。
大众文化对高雅的精英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些作品中找出大众文化的因素,并分析那些艺术家运用大众文化的方式。美术作品的根本是它的形式美感,引导学生以作品形式为中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对几件美术作品得以产生的社会情境、形式手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看待作品,并培养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图片欣赏及讲解
学生看书
导入
分组讨论
尝试练习
学生自由讨论“雅”、“俗 ”
教师小结
作品欣赏
四、实践提高
分组讨论
课后练习
教师总结
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
学生看书总结
教师提示: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
一、导入
观赏两张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短短数十年唱片封面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学生回答问题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 ”之分。
1、《烟草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
学生回答(在《新华字典》中,对雅的解释是“正规标准”和“美好大方”。而俗呢,则为“大众习见”和“趣味不高”。)
2、电影海报(越接近大众文化,越被大多数人认同,就越容易显得“俗”气。) (电影海报的作用,就是准确快速的传达给你电影的信息。)
老电影海报(松花江上、飘)。这组海报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海报基本上以手绘的方式,采用西画颜料和西画造型方法完成的。)
美国商业大片海报 (指环王、蝙蝠侠)。海报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现代海报基本都属于电脑美术作品,电脑上的制作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其更具观赏性。应大众的审美的需要,出现了有很强视觉效果的海报。)
文艺电影海报 (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红高粱)
(相对来说文艺片的海报更具艺术性一些。)
3、通过2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对美术作品“雅”、“俗 ”的认识。
① 《六顺图》,商品画,技法比较糟糕,画面表现手段很平常无奇,其题材也很显俗气。
《小鱼都来》齐白石,画面的题材很平俗,画家在表现这题材却一点也不俗气,直率自然,有不可言说的清旷意境,当然和他幼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② 《月景》商品画,这样的画表现的很有大众讲的所谓“像”的因素。在色彩搭配上和写实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星夜》凡高,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极具个人魅力。
小结:“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 ”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
1、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 (这些画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
2、酷必得网站形象广告
教师解释
四、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哪些大众文化的元素。
2、《玛丽莲·梦露 》 安迪·沃霍尔
以梦露的照片为型,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3、《盘》 汪正虹
以中国传统的盘为原形,用玻璃钢制作,放大了数倍后做成雕塑。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展现给世人。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赤色的威胁 》曾岳
以中国古代地震仪为型,以当代 “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为主题,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巧妙、幽默的艺术语言,展现给大家。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我们要多去接触一些高雅艺术,不断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
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插图;
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
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
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
(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
四、引申思考
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
2.完成第88页“思考与交流”。
五、实践与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和二。
六、总结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板书设计
通俗的浪潮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 ”之分。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
课后反思:
本课这些是通过“雅”与“俗”的艺术评价来学习,大众文化常被归入“俗”的一类。但大众文化的诸多元素又频频出现在艺术经典之中,反过来被当做“高深”的精英艺术。关于这个问题,这要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尊重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课件21张PPT。观赏两组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短短数十年唱片封面怎么
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旧上海香烟广告女郎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
观察下面两幅画谈谈你看到的“雅”、“俗 ”。
观察下面两幅画谈谈你看到的“雅”、“俗 ”。
观察下面两幅画谈谈你看到的“雅”、“俗 ”。 “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 ”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老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美国商业大片海报 电影海报 文艺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文革宣传画、雕塑 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 面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
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
家所作出的阐释,充满了智慧、
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
个人化阐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
的中国风格和符号。
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 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 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
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
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他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对年长者来说,这是一种回忆;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有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神秘。 酷必得网站形象广告 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 哪些大 众文化的元素。《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 哪些大 众文化的元素。《玛丽莲·梦露 》 安迪·沃霍尔 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 哪些大 众文化的元素。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 哪些大 众文化的元素。《赤色的威胁 》 曾岳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
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我们要多去接触一些高雅
艺术,不断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