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19 20: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本课以月份牌年画表现的波普化特征为具体探讨对象,探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碰撞时,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来欣赏日常生活中波普化的艺术特征,感受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魅力。2·1·c·n·j·y
2学情分析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高雅与通俗的交融中,一些贴近民众,为民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得到蓬勃发展,教材中列举了年画、剪纸、插图、版画、油画、招贴画、壁画等艺术形式供学生鉴赏,但由于艺术表现形式太多,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大众文化的变迁。因此,我从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挑选出月份牌年画,以小见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碰撞与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从月份牌和波普两种艺术中,试图找到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师:讲课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新贵妃醉酒》)
教师提问:视频里都有哪些元素是你们所熟悉的 当传统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时,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回答:如京剧、流行乐等,同学们发表各自的意见。
教师归纳:(引入课题)当我们对一些所谓时尚与流行的文化产生审美疲劳之时,传统特色文化的注入,犹如画龙点睛般使流行文化再次鲜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与流行文化在美术领域碰撞出的火花————通俗的浪潮。21·世纪
教育网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波普化的月份牌
多媒体课件,出示月份牌图片
1、师提问:同学们欣赏完这组作品后,在视觉上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月份牌画中人物比例有所夸张,类似今天时装画的某些表现技。画家经过艺术想象的加工,运用独特的表现技法,塑造出审美中理想的身材容貌与衣着效果。由于综合了多种美的因素,月份牌的画面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月份牌中的美女,可谓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的整体趋向与追求,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www-2-1-cnjy-com
2、教师提问:同学们能通过这组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来猜出月份牌的作用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两组图片里,人物的手中有何物品呢
学生回答:宣传广告等。
教师小结:月份牌年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上海,风行全国乡镇的一种商业绘画,因画面附有年月表而得名。很多老上海都把月份牌年画称为“香烟牌子”,因为很多月份牌上都带有商品的宣传,香烟和香水的广告居多,还有一些日用百货。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儿童、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其中以时装和古装的美女居多,但是基本没有男士的位置。21·cn·jy·com
教师提问:月份牌的表现形式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典型的月份牌年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和水彩的混合画法。西方绘画理论传人中国之后,中国画家接受到西方绘画中表示明暗、色彩、立体的挑战。画家在确定人物轮廓后,用毛笔蘸上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然后罩上透明的水彩色。这样的效果可以使画面细腻、形象逼真、具有立体感。其画法迅速取代了勾线设色的旧画法,成为了月份牌年画的技法主流,深受读者的欢迎。2-1-c-n-j-y
3、讲解月份牌所处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社会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在这个时期,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分裂成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当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时,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海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一种社会上的“波普化”。也就是这样新旧并存的社会提供了月份牌“波普化”的发展。形成了中西结合,以西为本;传统与现代结合,以现代为本;实用与审美结合,以审美为主的艺术特色,并运用创造性的画面构成,以一种低姿态的传播形式入世,最终成为一种传媒主流。21
cnjy
com
活动3【讲授】讲授新课
(二)波普艺术的诞生
课中多次出现了“波普化”一词,“波普化”在此诠释的是一种艺术特征,一种反传统的,嬉皮幽默的,流行与时尚的代名词。本课用它来精确的概括美女月份牌这种艺术的形式特征。其实,“波普”一词的出现比月份牌晚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是,两者出现的原因和特征却极其的相似。
波普艺术最早出现于英国,后来传入美国。“波普”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新奇。波普艺术家遵从“艺术应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应表现在艺术之中”的创作观念,以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通俗文化给艺术家带来了怎样的创作灵感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
1、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
教师提问:画面中有你们熟悉的大众元素吗 当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时,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回答:各自商品标志等,当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时,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很强。
教师小结:面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家所作出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个性化阐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和符号。21教育网
注解(补充):红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人群,大部分由年轻的学生组成。红卫兵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而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是文化大革命中冲击原政权、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一种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打砸抢混乱局面。
2、波普化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教师提问:这些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欣赏这件美术作品《赤色的威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那些大众文化的元素
这件作品由迪斯尼世界里的唐老鸭置换地震仪中的蟾蜍后构成。这种偶遇般的组合,以唐突的话语去表述冲突和尴尬的文化处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
四、学生活动
古老的经典被咀嚼成新潮流的时尚,我们的心灵也在复古的风情中回到了从容和平静。现在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赋有传统文化与酷文化(新潮流)相结合的艺术方式,创作一幅小插图。
1、教师展示
2、学生动手绘制插图
3、展示学生作品
活动5【活动】课堂总结
五、结束语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跟着时代前进,代表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波普化艺术形式欣赏了通俗的潮流。每件作品都传达出时代精神,不是异想天开的胡乱构思,也不是舍弃传统的盲目创新,而是画家用自己的心灵、智慧、学识、功力、修养构建起来的精神家园。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