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3三角函数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并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决有关计算问题,感受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并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决有关计算问题,感受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经过了200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问题,然后板书求解过程.
解:在Rt△ABC中,∵sina= ∠a=16°, ∴BC=ABsin16°.
设问:你知道sin16°是多少吗?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
板书: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一、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一: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处理方式:自学求sin16°,cos72°38′25″和tan85°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
sin16°
sin16°=0.275 637 355 8
cos72°38′25″
cos72°38′25″=0.298 369 906 7
tan85°
tan85°=11.430 052 3
进而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得
BC=ABsin16°≈15.12(m).
2.议一议(多媒体展示)
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他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1)缆车从A到D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缆车从A到D水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缆车从A到D垂直高度上升了多少?
活动内容二:(多媒体展示)
为了方便某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
处理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板书:∵sinA= 即sinA==,∴∠A=?
活动内容二:
利用计算器求角
处理方式:自学,交流,展示
借助科学计算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 键的第二功能
“sin-1,cos-1,tan-1和 键.
按键顺序
显示功能
SiaA=0.9816
引导反思 总结归纳
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处理方式:学生畅所欲言,重点强调.
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理论依据
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角的关系:;
边角关系:,, ,,,.
练习巩固,交流提高
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
处理方式: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然后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当堂解决.
五、检测反馈 查缺补漏
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
1.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的大小:
(1);(2);(3).
【考查知识点】利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2.在中,,均为锐角,且有,试判断的形状.
【考查知识点】非负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一辆汽车沿着一山坡行驶了1000米,其铅直高度上升了50米.求山坡与水平面所成锐角的大小.
【考查知识点】由正弦值求角度
4..一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已知梯长4m,梯子位于地面上的一端离墙壁2.5 m,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锐角?
【考查知识点】构造直角三角形、由余弦值求角度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展示,掌握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必做题:课本习题第5、6、7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1.3三角函数的计算
引例
想一想
课件10张PPT。1.3 三角函数的计算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0,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在Rt△ABC中,BC=ABsin16° 你知道sin16° 是多少吗?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用到三个键: 例如,求sin16°, sin72° 38′25″和 tan85°和的按键盘顺序如下:计算器的型号与功能可能不同,请按相应的说明书使用.0.2756353550.74314482511.43005230.954450312tan85°=11.430 052 3 tan85° cos72°38′25″=0.298 369 906 7 cos72°38′25″
sin16°=0.275 637 355 8 sin16° 想一想为了方便某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总结归纳练习巩固检测反馈1.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θ的大小:
(1)sin θ=0.8290;
(2)cosβ=0.8780 ;
(3)tan θ=2.8266.
2.在 △ABC中,∠A, ∠B均为锐角,且有
试判断△ABC的形状.再见峄城区底阁中学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