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桅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21教育网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走过悠长寂寥的雨巷,今天我们将乘坐双桅船,走进女诗人舒婷的世界。雨巷诗人潇洒多情,舒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舒婷长相一般,出身一般,学历也很一般。初二还没念完就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中去,回到城市,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她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工。(人不可貌相,才女不必问出处)。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诗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朦胧诗强调抒写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通过一连串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朦胧、隐讳的特点。
二、作者简介:21cnjy.com
舒婷,原名龚佩瑜, 20 岁回城,做过临时工厂当工人。 1952 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 1969 年“上山下乡”,在农村开始写诗。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 1975 年,舒婷正式调到织布 1978 年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 年 4 月和 6 月, 《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 《福建文学》自 1980 年第 2 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 11 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 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6 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1985 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8 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 年至 1989 年,舒婷应邀分赴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德国出版了 3 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76 — 1979 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1982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 1985 年、 1996 年由 ( 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人选。
三、初读感知
(1)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诉说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了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因为船,海岸才显得实在温暖。船与岸构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天然关系。同时,诗人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表达的情绪和心态,既是作者自己的也是当时年青人所普遍所感受到的却又难以表达的东西。舒婷以她细腻的心,象征的表达技巧,使《双桅船》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2)本诗重要的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里,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人的某种情绪和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感情。
提问:1、诗中的“双桅船”“岸”“风”“风暴”“灯”分别指什么?
(板书)双桅船――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岸――――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时代的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和同代青年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
灯――――光明信念21·cn·jy·com
四、再读解意象
齐读全诗,思考:
1.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后回答)
意象解读方法:①抓住意象的特点,例如“雾”的迷蒙。
②适当联系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③对于传统意象,还可以联系它的传统象征意义。
参考:“双桅船”象征爱情和事业;
“雾”象征前行中的阻碍;“风”象征时代的紧迫感(青春的热情);“风暴”象征不平常的时代风云;“灯”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岸”象征爱情的归宿(或一次成功)www.21-cn-jy.com
2.“可风却不容我迟疑”,我心里有没有迟疑呢?(如果有,是什么让我迟疑?)
明确:有。是前行的重重困难和心中牵挂的爱情让我迟疑。但我又清醒地感受到时代和青春的召唤,于是一次次与岸相遇又一次次与岸告别,重新启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船与岸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虽然总是相遇又告别,但船离不开岸、岸离不开船,有船就有岸,有岸就有船。2·1·c·n·j·y
4.诗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断追求事业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爱情的执着。
(揭开了诗歌的朦胧面纱后,请大家再一次朗读全诗,用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第1-2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