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6 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
(时间:45分钟 赋分:45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②吴亚琴成名是因为经过19年的努力,把一个环境条件差的老社区变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一团和气的花园式社区。
③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④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⑤这位受到刘云山书记接见、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⑥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坐茂林,观佳夕,诗酒棋书,含英咀华,闲情不尽。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解析:选D。①“初试锋芒”与“再次”矛盾;②“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贬义词。④“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这届校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应征作品的创意体现出了正能量,评选后被组委会采纳的作品将给予奖励。
C.真正做到驾驭市场,就要更理智、更客观地去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不把握准,就很难谈得上驾驭市场。
D.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解析:选D。A项,前后主语不统一,应在“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前补上“使晋国”。B项,句式杂糅,应为“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C项,不合“把字句”规范,改为“不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握准”。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__①__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__②__没有性格相同的人,__③__性格相近的人。__④__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__⑤__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__⑥__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由于
但
只有
/
因为
所以
B
由于
也
甚至
这
虽然
但
C
所以
也
只有
就
而
它
D
所以
但
甚至
这
/
并
解析:选C。此题可通过语境分析和比较选项解答。从第①空看,应选“所以”,如果选“由于”,这句话就没有下文了,是一个不完整的语句,这样排除A项和B项。比较②③两空的备选词语看,C项的“也”“只有”语句贯通,句意明确。故可确定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举孝廉,除郎中,病,去官。灵帝崩,何进辅政,征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歆到,为尚书郎。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时袁术在穰,留歆。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叹息,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三》,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B.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D.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解析:选C。文言断句要先推断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王芬性格疏忽又没有勇气,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然后再依据断句的一般规律,如“夫”作为发语词,一般处于句首;“伊霍”“芬”“此”“子”名词代词作主语,其前断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即察举孝子廉吏。范晔《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后,没有应荐。
B.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也作上表推荐,如本文的“表天子征歆”。
D.《三国志》,两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与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解析:选D。D项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错误。正确的应该是范晔的《后汉书》、班固的《汉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华歆论人议事有远见。王芬邀约他和同郡知名人士陶丘洪参与废除皇帝一事,华歆不仅没有参加,还阻止陶丘洪参与。后来废除皇帝一事果如他所料。
B.华歆择木而栖。他劝说袁术进军讨伐董卓,袁术不听,华歆当即离去投靠孙策。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得到孙策的礼待。
C.华歆清正廉洁。任豫章太守,处理政事清静不烦扰,受到官民的感激爱戴。进京赴任,面对赠送的钱物,巧妙谢绝,赢得众人钦佩。
D.华歆一向清贫自守。俸禄赏赐用来救济亲戚故旧,家里没有多余的储藏。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表彰他。
解析:选B。B项“他劝说袁术进军讨伐董卓,袁术不听,华歆当即离去投靠孙策”对原文内容理解错误。原文为“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即华歆先做了豫章太守,之后才去投靠孙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5分)
译文:
(2)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
(5分)
译文:
解析:本题涉及的关键点有:“念”,考虑;“单车”,独自;“罪”,动词,获罪;“之”代词,我。“若”,如果;“秀异”,名词,特异优秀的人才;“特征”,特别征召;“患”,担忧。
答案:(1)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2)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
【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议事论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个知名人士,自认为见解明智超过华歆。当时王芬与一些豪杰人物谋划废掉汉灵帝。王芬暗中呼喊华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想要前去,华歆劝阻他说:“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王芬性格疏忽又没有勇气,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话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服气。华歆被举荐孝廉,任命为郎中,患病,辞官。汉灵帝去世后,何进辅政,征召河南人郑泰、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华歆到达后,任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华歆请求出京任下邽县令,因病不能成行,于是从蓝田到了南阳。这时袁术在穰城,留下了华歆。华歆劝说袁术让他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华歆想要离去,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关东,马日磾征召华歆为属官。华歆向东到了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在处理政事上清静而不烦扰,受到官吏民众的感激爱戴。孙策攻占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就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用对尊贵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后来孙策死了。太祖正在官渡,上表向天子推荐,征召华歆。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白白留下我,这是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将军的好主意。”孙权很高兴,于是送华歆入京。为华歆送行的宾客旧友有一千多人,赠送银两数百。华歆都没有拒绝,秘密地各自写好标记,到了临走时,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
华歆一向以清贫自守,俸禄赏赐都用来救济,送给亲戚故旧,家里没有一担米的储藏。朝中大臣曾经一起被赏赐了罚没为奴的女子,而只有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优秀的长者,他的行为符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并且很不计较。”三府建议:“举荐孝廉,本来应以德行为标准,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华歆认为:“天下动乱以来,六经毁坏衰败,应当务必给以保存扶持,以发扬王道。制定法令,是用来治理衰落的事业的。现在听任举孝廉不用经过经学考试,恐怕经学事业就要从此废弃。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是敬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答:
解析:考查某字的表达效果,一般有这几个步骤:先解释词意,然后把字放在句中解释句意,最后答运用此字达到了什么效果。如果有修辞,一并答出来。如:“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种手法也叫对写法,表达的感情更含蓄蕴藉。它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
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四、名句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