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中国唐—宋时期风俗画)第4课 . 《洛神赋图》《捣练图》两张作品有什么异同?相同:描绘的主要对象都是人物不同:上图反映是神话故事;下图反映是宫殿宫女现实生活比一比 说一说: 中国古代风俗画(以一定地区、民族或一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活动、生活面貌、民俗风俗等为描绘题材的画,它也是绘画表现现实生活的重要画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东方的哲理和美学思想滋养了它的精神内涵,而真正开始表现人间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则是隋唐时期起。反映农村的田园生活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场景 南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反映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货郎挑担卖货与村妇买货,小孩围观的场景 南宋 李嵩 货郎图反映当时城乡社会生活风俗情景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社会百业人物生活的千姿百态和都市商业、手工业的繁荣昌盛的场景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反映韩熙载在生活中逸事的情景
韩熙载与宾客在夜宴中听乐、赏舞、休憩、清吹、调笑的生活场景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反映当时朝廷宫女现实的生活情景朝廷宫女在捣练、络织、熨烫等的劳动场景 唐代 张萱 捣练图反映内容 描绘场景 朝代 作者 作品名称阅读课文P31-33,分小组探讨与交流并完成下表 一、 活动 一: 二、反映人间生活的美术作品
1、表现贵族人群生活的美术作品
2、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美术作品
作品简析: 此图描绘了唐代宫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小孩好奇喜动,仰面观看,体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满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捣练图》张萱(唐代) 绢本 纵37厘米 横147厘米作者简介:张萱,唐代人,京兆(今陕西西安),任史馆画直。善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当时。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
表现贵族人群生活的美术作品(1)分组讨论:此图反映出唐代妇女的发型、着装以及体态方面有什么特征? (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作品简析:作品分听乐、赏舞、休憩、清吹、调笑五个段落。这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作者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此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全图设色工丽雅致,线描精确典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五代) 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作者简介:顾闳中,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擅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与当代周文矩齐名 。(左部分)(右部分)表现贵族人群生活的美术作品(2)提问: 1、《韩熙载夜宴图》在课本上的图片(局部)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4、想象一下当时的生活习惯,如宴会、歌舞表演、家具摆设跟我们今天有什么不同? 2、画家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 3、这张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李煜了解韩熙载日常生活的情况)(今天人民的宴会多数设宴在酒楼;歌舞表演 一般在舞台上;现代家具代替屏风。)(韩熙载设宴待客 — 听乐场面)(深入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北宋)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简析: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超过500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张择端,北宋人,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此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美术作品分组探讨与交流:1、同学们辨认《清明上河图》中有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同学们探究《清明上河图》所处 的历史背景如何?(阡陌纵横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车水马龙的人群)(北宋年间商业繁荣昌盛,尤其京城汴梁商业、手工业、建筑业发展迅速,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活跃。)《货郎图》 李嵩(南宋) 绢本 纵25.5厘米 横70.4厘米 作品简析: 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全画用线细腻雅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李嵩,南宋人, 是南宋时期木工出身的画院画家,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此作是他的传世作品之一。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美术作品《风雨牧归图》 李迪(南宋) 绢本浅设色 纵123.7厘米 横102.8 厘米
? 作品简析: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风俗性质的画作。画中以极简洁的场景,却烘托了一个极充实的情境,整个画面中的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因而画幅虽大,景物虽简,但仍显得充实而饱满。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除极好地表现两牛形体、骨肉的细微变化外,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李迪 , 南宋人, 曾在宫廷画院任职,擅长花鸟、竹石、走兽,注重写生。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美术作品《养鸡女》 刘思九 (南宋) 作品简析:此雕塑作品地处宝顶山石窟,展现的是一位农家少妇掀开鸡笼,两只鸡正在争啄一条蚯蚓的场面。此雕像作品充满诗意般的乡村风情。作者简介:刘思九 , 南宋人 ,民间石匠。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美术作品三、拓展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 绢本 纵52厘米 横148厘米《簪花仕女图》(唐)周昉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清明上河图》(局部)备注:《清明上河图》的另一版本《货郎图》苏汉臣(北宋)绢本《秋高读书图》刘松年(南宋)《秋庭戏婴图》苏汉臣(北宋)《博古图》 刘松年(南宋)《罗汉图》刘松年(南宋)四、课后实践:根据P33页的“活动建议一”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内容想像北宋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并在作业纸上进行简单地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