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重点难点
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课前(5分钟)准备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
活动2【导入】(二)、复习导入:(2分钟)
(二)、复习导入:(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
活动3【讲授】(三)、新课讲授(28分钟) 创设情景:
(三)、新课讲授(28分钟) 创设情景:
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
(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5)、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
(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
(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
(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
(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活动4【讲授】(四)、课堂总结:(1分钟)
(四)、课堂总结:(1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活动5【练习】(五)、实践练习:(12分钟)
(五)、实践练习:(12分钟)
(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6【导入】(六)、展示点评
(六)、展示点评:(3分钟)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活动7【练习】(七)、作品欣赏:(3分钟)
(七)、作品欣赏:(3分钟)
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课件71张PPT。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一课时
1、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 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 风俗画作品;
第四课 人间生活导 学第二课时
3、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 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第四课 人间生活类似于世俗画的艺术作品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 盐井 弋射 收获画像砖 东汉第四课 人间生活这三幅图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图? 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人们的风俗习惯,及日常的劳作,生活,喜怒哀乐。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养鸡女 大足石窟 南宋 宗教的世俗化
随着佛教在我国深入地传播和发展,它越来越呈现本土化和世俗化的趋势。
捣练图 中国画 唐 张萱第四课 人间生活 随着时代变迁,隋唐时期大量出现反映现实生活的美术作品,唐代出现哪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想一想:1、 这些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2、作者都是怎样在画中融入生活情趣?捣练图 中国画 唐 张萱第四课 人间生活捣练图 中国画 唐 张萱第四课 人间生活捣练图局部表现了那些世俗情趣?簪花仕女图 中国画 唐 周昉第四课 人间生活 这一幅是《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唐代仕女画的侍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出人物心理和性情。唐代仕女画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创造了浓艳丰腴的仕女形象,装束极为丰富,仅美眉毛装饰方法就有十余种,给后世的仕女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和服日本和服日本和服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第四课 人间生活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第四课 人间生活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第四课 人间生活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第四课 人间生活 唐代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世俗美术题材都有一定发展,同时美术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利用世俗化题材第四课 人间生活思考与交流
右图是中国传统绘画总结出来的、表现头部不同角度画法的“一分像”到“十分像”。结合右图仔细辨认《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哪几种.
12345678910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第四课 人间生活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第四课 人间生活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货郎图 中国画 南宋 李嵩第四课 人间生活货郎图 中国画 南宋 李嵩第四课 人间生活货郎图 中国画 南宋 李嵩第四课 人间生活风雨牧归图 中国画 南宋 李迪第四课 人间生活养鸡女 大足石窟 南宋关注自然
在创作重点转向描绘人间生活的同时,艺术家也以细腻的寝室关注着身边的自然。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根据这两幅图,结合本课想像北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集市、娱乐、体育等)状况,并简单地表述。
2014年9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授课:冯勇政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外国部分第四课 人间生活西方美术不断发展修正之路古希腊 理想的美学 《断臂维纳斯》 《帕提侬神庙》
古罗马 世俗美术 追求个人的感官放纵 《万神殿》《凯旋门》《斗兽场》
中世纪基督教禁欲美学 压制世俗人性 《 基督像》 《巴黎圣母院》等
文艺复兴 重新回归人性 《大卫》《最后的晚餐》
巴洛克艺术 追求繁复、富丽的艺术境界。 《圣彼得堡教堂》
洛可可 追求过度的享受 《阿克泰翁突然出现在戴安娜面前》
新古典主义 学习古希腊 追求严谨秩序 理性 《贺拉斯的宣誓》
浪漫主义 鄙弃新古典主义的稳定和理性,表现激情、真诚。《自由引导人民》
写实主义 对抗泛滥的浪漫主义 《拾穗者》《打石工》
印象派 西方古典美术的终结 现代美术的起点 《国会大厦》 《睡莲》
第四课 人间生活断臂维纳斯 古希腊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掷铁饼者 古希腊 米隆
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 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万神殿 古罗马
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阿尔巴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第四课 人间生活主显圣容 意大利 拉斐尔第四课 人间生活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第四课 人间生活大卫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第四课 人间生活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 芬奇第四课 人间生活蒙娜丽莎 意大利 达. 芬奇第四课 人间生活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第四课 人间生活农民的婚宴 ( 油画 1568)德国 布勒哲尔第四课 人间生活读书 ( 油画 1776)法国 费拉戈纳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第四课 人间生活路易十四第四课 人间生活凡尔赛宫第四课 人间生活凡尔赛宫第四课 人间生活凡尔赛宫第四课 人间生活凡尔赛宫第四课 人间生活梵蒂冈 圣彼得堡教堂第四课 人间生活梵蒂冈 圣彼得堡教堂第四课 人间生活圣彼得堡教堂 巴洛克风格建筑第四课 人间生活巴洛克风格建筑第四课 人间生活珐琅彩 中国第四课 人间生活清朝服装 中国第四课 人间生活肖像 ( 油画 )佛兰德斯 鲁本斯自画像 ( 油画 )
鲁本斯第四课 人间生活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 油画 1618)佛兰德斯 鲁本斯第四课 人间生活沐浴的狄安娜 油画 1720 法国 布歇 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十七世纪,流行于十八世纪,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追求世俗享受。第四课 人间生活油画 法国 布歇 第四课 人间生活油画 法国 布歇 第四课 人间生活油画《蓬巴杜侯爵夫人》法国 布歇 第四课 人间生活游园图 (油画 约1719) 法国 乔托第四课 人间生活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游园图 (油画 约1719) 法国 乔托思考与交流
荷兰画家维米尔在《厨妇》中向我们展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与法国画家乔托在《游园图》中展示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相同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第四课 人间生活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 油画 1618)佛兰德斯 鲁本斯沐浴的狄安娜 油画 1720 法国 布歇 思考与交流
比较观察巴洛克和罗可可风格的作品,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完成赏析。第四课 人间生活第四课 人间生活神奈川冲浪图 ( 版画 1823)日本 葛饰北斋
选择一个你认为做能够展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或者社会环境的场景,尝试用速写或者摄影的手法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的放在一起,看能不能组成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第四课 人间生活活 动 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