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随时代和社会条件而变化的历史现象,学会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的看待审美风尚的变迁,理解艺术表现存在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培养包容开放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的思维方式。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于美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个人的阶段,通过教学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审美眼光和审美趣味是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审美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美的认识也是有差异的,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社会审美趣味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了。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趣味的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展示图片:唐装、巴洛克服饰、波西米亚服饰、现代职业装、牛仔服、
1、分析讨论这些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2、提问:你觉得哪一种更美,如果让你们来穿,你会选择哪一种服装 为什么
3、提问:从上面几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总结;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趣味(即“自我”的审美)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www.21-cn-jy.com
活动2【讲授】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
1、绘画中的审美变化;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与徐熙《雪竹图》对比鉴赏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同是五代时期的名家,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取材的不同,一个是宫廷赏玩的珍禽异兽,一个是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一个“勾勒填法”,一个是“落墨”画法。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示范)。2·1·c·n·j·y
《雪竹图》徐熙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总结;对比两种绘画风格特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两种画风的各自审美评价与赞赏,和他们的社会价值。21·世纪
教育网
学生活动;进一步分析讨论两种绘画的社会审美价值,以文字形式展示。
2、北宋兴起的“文人画”;
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
学生活动;欣赏文人画作品,思考何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提问:比较这两幅作品与前面五代时期的作品有何区别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21cnjy.com
赏析文人画:墨梅,兰,墨竹等作品,理解文人画的审美价值,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
3、直抒胸中自我的文人画作品;
欣赏金农、徐渭、吴昌硕作品中以笔墨直抒胸中自我的画风,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的出现,更是将直抒自我的写意画推向了艺术的高峰,扬州画派的出现把文人画中的书卷气推向了世俗化,近代吴昌硕的作品使文人画更俱视觉冲击力和抒情的特质,把以书入画的文人画推到了极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活动;欣赏评价作品的意象
活动3【活动】思考
学生活动(一);思考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如前面提到的文人画产生的背景就与当时“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清代吴昌硕的作品有世俗倾向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21·cn·jy·com
学生活动(二);思考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活动4【活动】总结
总结:
通过对审美变化的了解,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