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了解中国审美变化与文人画《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果熟来禽图》——林椿(南宋)思考:这两幅作品有何异同点?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写生珍禽图》属于“宫廷画”
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
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运用了“勾勒填色法”。《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枝头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的表现,
运用了“没骨法”。枯木竹石图(宋)苏轼枯木竹石图(元)吴镇思考:这些作品跟前面的两幅作品有何区别? 文人画:文人画也称“士夫画”、诗意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
业画家的绘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
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
用了“写意”的画法。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
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
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三千年结实—吴昌硕竹石图—郑板桥朝代作品作者风格特点画法社会审美风俗写生珍禽图黄荃富贵写实勾勒填
色法宫廷画占主流
强调富贵写实果熟来禽图林椿秀美写实没骨法文人画形成潮流
强调即兴创作枯木竹石图枯木竹石图苏轼吴镇孤傲险怪古雅清逸写意写意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书画同源竹石图郑板桥劲健秀逸写意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笔墨技法三千年结实吴昌硕写意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以书入画
世俗倾向五代宋代元代近代清代吴冠中(1919-2010)——《江南水乡》《梯田》思考: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一是艺术家存在“自我”差异(前面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正是艺术家们自我的体现)
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的影响(如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世俗倾向就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思考: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这与当时的“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因为当时文人不能受到重用,出现了文人逃世、厌世、过隐居生活的现象,他们便以写诗作画的形式来抒发个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出现了文人画的热潮。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
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二、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思考:这三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从着装、表情、背景等方面分析)丢勒:着装华丽,精心打扮,人物造型写实毕加索:着装休闲,轻松打扮,人物造型平面化。梵高:绅士打扮,运用点画法,人物造型写实。克洛斯:叼着香烟,头发凌乱,自由打扮,
人物造型写实。小结从形象打扮表明:着装走向生活化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提问:你喜欢那种艺术表现形式?拉奥孔(雕塑 大理石 1世纪)
(希腊) 哈桑格罗德斯等拉奥孔(油画 1610-1614)
(西班牙)格列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 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 1938-19531953-19571958-19661967-19741975-19981998-20102011-《终结者》《超凡蜘蛛侠》《罗马假日》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
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
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
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
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
生变化。社会审美风尚艺术家审美情趣制约、影响更新、调整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的
审美情趣,使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相对稳定。但
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求异、求新的
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风尚。小结: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时代的
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
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
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
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