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课件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课件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20 11: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猜猜看:这些作品分别是什么时期的?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
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
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
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
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
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战国中期 《人物龙凤图》 楚国当时的意识形态弥漫在神话世界中,“厚葬风气”兴盛;绘画题材:“引魂升天”表现技法:黑线勾描,设色平涂人物形象:符合“楚王爱细腰”审美时尚社会背景: 女史箴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捣练图 唐 张萱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西厢记·窥柬 陈洪绶 (明)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小活动:比比看簪花仕女图 唐朝 周昉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
面貌和审美特色,他们之间没
有对错高下之分,都是受到特
定时期审美风尚的影响。 写生珍禽图
黄荃荷石水禽图 朱耷果熟来禽图
林椿芝加哥艺术家
玛丽?艾伦?克罗图
(Mary Ellen Croteau) 毕加索 1905丢勒 1499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四幅画年代顺序。事实上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是一个总结,其中基本上没有空间感。1234哪一幅空间感最强,哪一幅最为平面。 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
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
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
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
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
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
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
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课后拓展练习:请同学们课后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材料、形式
创作完成作品。毕加索说:我讨厌自我重复. 他说:人怎么可能躲在象牙塔里,无动于衷的把自己从
如此丰富的生活里隔离?因此,他每每在不同的处境(心境)
下,产生不同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