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2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有两个方面:审美变化与人文化;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中国画方面主要是对比绘画表现方式的历史变化,从这样一个特殊角度来理解什么趣味和“自我”的不同表现方式。两件关于“拉奥孔”的作品要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部分,体现出中国画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 (即“自我”)的变化;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部分,体现出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变化。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1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实现我的教学构思,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增加学生“阅图欣赏”的数量,扩大学生知识容量。
3重点难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80、90、00、10不同年代的流行发型。
1、提问:谈谈你喜欢的发型!说出理由!
2、教师简述不同年代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课题:《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二)赏析图片,讲授新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P66页)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 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以表格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提问: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 分组讨论:
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了解一下西方的审美变化。
1、将教材 67、68面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分别展示)
第一组:“拉奥孔”(提示:可曾记得 “木马计”的神话故事)
第二组:“静物”《有桃子的静物》、《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玻璃果盘中的静物》
第三组:“自画像” 丢勒、毕加索的、克洛斯
第四组:“阳台”、“餐桌”《在阳台上的人》、《阳台》、《在阳台上的人》、《餐桌旁》、《餐后的果物》
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分析讨论第一组作品和第三组作品。
3、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
4、每一组请一位学生上台对着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5、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
6、第二组和第四组由教师分析、比较。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朝阳不同时期的建筑图片
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审美风尚和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
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
2、展示同时期的小汽车图片
让学生感受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小汽车?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
(五)思考
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学生回答,以示意图的形式分析讲解,并以当代服装流行的例子加以说明。
社会审美风尚 制约、 影响 艺术家审美情趣
更新、 调整
(六) 课堂总结: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让我们在当下用包容的审美心态去看待艺术,理解艺术并创造艺术。
课件19张PPT。拿出手机扫一扫
精华资源不用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审美变化
中的自我鉴赏1.导入新课2.讲授新知3.分组讨论4.拓展与思考《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导入>>>1 80、90、00、10不同年代的流行发型卷发头冬菇头清爽短发莫西干头F4式头杀马特头复古拖把头复古油头谈谈你喜欢的发型!说出理由!从上面发型款式变化和同学们喜欢发型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2讲授新知>>>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P66页)《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1.讲授新知中国画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2.讲授新知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 ;
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 《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中国画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讲授新知 中国画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3分组讨论>>>教材 67、68面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 讲授新知 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继续了解西方的审美变化。西画教材 67、68页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 第一组:“拉奥孔” 第二组:“静物” 第三组:“自画像” 第四组:“阳台”、“餐桌”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拉奥孔 哈桑格罗德斯等 公元1世纪拉奥孔 格列柯 西班牙 1610-1614第一组:“拉奥孔”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有桃的静物画 佚名 古罗马 约50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 塞尚 法国 1905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第二组:“静物”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自画像 丢勒 德国 1499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9手持画板的自画像 毕加索 西班牙 1905第三组:“自画像”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阳台 马奈 法国 1869在阳台上的人 戈雅
西班牙 约1810-1815餐后的果物 马蒂斯 法国 1908餐桌旁 博纳尔 法国 1899第四组:“阳台”、“餐桌” 4拓展思考>>>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审美风尚和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
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朝阳不同时期的古建筑 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审美风尚和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
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期的小汽车感受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思 考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2、 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课堂总结: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拓展思考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