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三单元——第五课进 入 历 史
美术作品反映历史 《故宫》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集中了古代建筑多种营造方法。走进故宫就像在一部图像化的中国建筑史中漫步。《故宫》也称“紫禁城”,其宫城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它是按照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式布局,按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营造的,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明清历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它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天 安 门午 门
午门居北京城的正中。“午”者中也。这里的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是建在和天安门的城墙一般高的城台之上,地基比故宫任何一座宫殿都高。二是它是五座建筑联成的。正中是一座大殿,两侧各有两座方形的亭式建筑,俗称“五凤楼”。 旧戏、旧小说里每每提到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没有这回事。午门在紫禁城里,三大殿的外面,这个地方哪能杀人呢!从元朝以来,刑人多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原名“交头口”)或西四牌楼。在闹市杀人,大概是汉朝以来就有的规矩,即所谓“弃市”。
午门是逢什么重要节日皇帝接见外国使节和接受献俘的地方。另外,也是大臣受廷杖的地方。“廷杖”不是在太和殿上打屁股,那倒是“推出午门”去执行的。 太和门及内金水河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00㎡。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太和门的这对铜狮,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故宫的重要建筑,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是皇权的重要体现。屋檐的形式为三种:重檐庑殿顶,四角攒尖顶,重檐歇山顶。其中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庑殿顶是最高级别的屋顶形式。 太 和 殿太 和 殿
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
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也是现今世界最大的木制结构建筑。
皇帝登基、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象征着封建皇权。太和殿藻井
太和殿房顶,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尺寸大(3米多),重量达七千三百斤,值银一百八十余两。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重脊的排头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东周齐闵王的化身 ) ,其后是9个走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音suan ni)、狎鱼、獬豸(音xie zhi)、斗牛) ,最后面还有1个兽头 “垂兽-行什 ”。这些神兽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的寓意。将它们置于屋脊之上,以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中和殿:呈正方形,其大木均为楠木,是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拜见。
保和殿:皇帝赐宴 清代皇帝于每年除夕都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赐宴外藩、蒙古王公以及文武大臣。 最高等级考试的考场 这里是清代举行殿试的地方。
保和殿背面丹陛石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 三大殿的汉白玉台基三大殿的汉白玉台基乾清宫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乾清宫内景交泰殿,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 千秋(皇后生日)三大节日,皇后要在交泰殿举行典礼,接受皇贵妃、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及慈宁宫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 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各色釉彩大瓶 被称为“瓷母”,是一件空前绝后
的作品,高87公分,整个瓶身一共有
十六道纹饰、十五种釉彩、十二道彩
绘吉祥图案。
高:224公分
宽:96公分
重:5300多公斤美术与重大历史事件阎立本(约公元601-673),唐初著名人物画家。高宗显庆元年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升为右相。 步辇图 阎立本 唐 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 横129.6厘米
此图仅表现一支广漠中疾行的十二人队伍,画面只截取行程片断,既无大队人马侍从,又无树木沙石,穹窿帐篷为衬然而构图疏密有致,主体突出,相互呼应,人物表情生动自然,线描遒劲挺拔、富于变化,轮廓比例准确,敷彩简淡,晕染得体,真切地传达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塑风凌冽的塞外环境,是一副写实功夫极强的生动作品。 喜庆 忧伤
美术与一般历史《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是画家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1809年因拿破仑怀疑约瑟芬不能再生育而休妻。1810年拿破仑又与奥地利皇帝法兰西斯一世的女儿玛丽路易斯结婚。玛丽路易斯(1791-1874)成为拿破仑的第二位皇后,生有一子,即拿破仑二世。最年长有声望
的欧斯达治
刚毅的神情,
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 《大卫》创造于十六世纪初,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达到5.5吨。《大卫》是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被称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