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2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改革开放的展开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入本课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历史。
(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课件29张PPT。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课堂导入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集中劳动,吃大锅饭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长期没有大的改变。为了能够解决吃粮的基本需要,农民群众曾在1957、1959、1962年实行过包产到组、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当时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致使受到压制,1978年安徽、四川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2、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斤1981年产粮 6.70亿斤1982年产粮 7.15亿斤 请问: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作用: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后,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安徽四川全国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范围方式合作探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1950年土地改革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日新月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三、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2、建立:3、作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的经济发展,为随后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垂范作用。1981年的深南中路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
《小平同志在深圳》合作探究二:观察图片,结合教材,说说我国对开放的格局海
南经济特区深圳沿海开放城市内 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海厦门汕头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制定制定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实事求是 ; 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总部张 瑞 敏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背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2、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改革试点----四川
(扩大企业自主权)1984年改革全面展开单一公有制经济政企结合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平均分配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内容: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70年代末198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开始 1992年不断深化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