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五课 审 美 自 律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
1. 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
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 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其他人而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 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甲骨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金文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小结一:
最早主要的书写方式是“刻画”,由于“硬笔”无弹性,它主要表现为平面(二维)运动(平动),故笔画粗细变化不大。
瑰丽、奇崛、方正、庄严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国书法史中的重要审美因素之一。
由殷商入周,青铜器大量使用,其铭文虽在刻写过程中体现出第三维特征(主要是因为硬物在泥范或者蜡模上刻字,比在龟甲、兽骨上刻字更能体现第三维的特征,因为被刻写物是软的),由于铭文要经过反复翻模,最终我们看到的铭文,可惜其所包含的“笔意”,已经损失。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竹简、木牍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小结二: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毛笔的大量使用,第三维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
在秦及早期的六国帛书、竹简、木牍上,已经清晰地体现出笔画的粗细,这就是软的笔毛在硬的书写载体的必然结果。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秦、汉篆隶以方折笔代替圆转篆书的文字,这就是隶书,秦朝时的隶书被称为秦隶。隶书是由古汉字向现代使用的楷书过渡的字体,为汉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篆书。字体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稍掺隶意。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秦、汉篆隶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秦、汉篆隶
汉 乙瑛碑(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小结三:
汉一统天下后,民间的书写活力被纳入到新的体系中,这才产生了汉隶这种第三维特征显著的字形。书写者们迷恋这样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汉隶最重要的特征是长横或者长捺的波磔。
汉隶对秦篆的解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三维的加入使得笔画粗细对比明显,一是对撑满方框的字形约束的破坏和对弧形笔画的平直化、简略化。
汉隶的书写拓展了在三个方向(平动、提笔与铺毫)上的表现力。确立了毛笔在书法领域的技术与美学基础——“唯笔软而奇怪生焉”。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至此,中国书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笔法”成为书法在技术与美学上的重要范畴,就技术而言,笔法的构成,除了字形以外,最为重要的是笔画的轮廓、质感及其变动频率。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行草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晋 王羲之《丧乱帖》(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行草
晋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小结四:
提笔与铺毫的第三维书写特征到了王羲之时代,获得了主动的、归纳性的强调。“古质而今妍”的“妍”字,是对第三维书写表现力的正面评价。
注:“质”,指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故质朴;“妍”,在笔画的流转猗侧以外,增加了“提笔”与“铺毫”(点画有粗细之变化,结体有形状之变化)的变化,表现力必然丰富起来。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唐楷书法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其中楷书的法度逐渐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唐楷是唐代书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其标志性的成就之一便是“唐楷”的形成。唐楷书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唐楷
唐 颜真卿《告身书》(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小结五:
唐代,特别是盛唐以后,在楷书中也强化了第三维的运动,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都是笔法大师,创造了各自不同的笔法及其特征。但由于强化过度,华饰过度,终成硬伤。至此,楷书的艺术性书写开始走下坡路。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狂草草书在唐代出现了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此时,草书的艺术性书写,则跃上巅峰,张旭、怀素是第一个华彩乐段。唐 怀素《食鱼帖》(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狂草
唐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 宋元以降,书家门在书写的第三维属性上继续进行着创造性的探索,不断地推动书法艺术潮流起伏,特别是在王羲之体系之外,在有特色、有破坏性的书家中,强调第三维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笔画粗细落差之大,节奏之丰富多变,令人瞠目。徐渭的例子极为突出,其他如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郑板桥等都有着独特的个人面貌。当代书法家们亦尽显风流。
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总结: 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规定性,艺术形式自身的规定性与时代风尚、艺术家个体审美取向的结合,融汇成为艺术的发生、发展史。这就是“审美自律”之意义所在。1.从“刻字”到“书写”,于中国书法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造境”的杰出代表宋 郭熙 《早春图》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造境”的杰出代表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写意”的杰出代表元 赵孟睢度祷?锷?肌罚ň植浚?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写意”的杰出代表2、元 王蒙《秋山草堂图》(局部)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写意”的杰出代表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总结: 中国绘画从“造境”到“写意”的流变中,体现了艺术家(创造主体)创造意识的增强,从视觉形式到笔墨语言,形成了一套完美的体系,再次阐释了有关艺术审美的自律性。2.从“造境”到“写意”,于中国绘画流变之中体味“审美自律”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