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解析“审美自律”的内在意义,即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表达艺术美和个人独特风格形式之美的;
2.通过对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审美自律”的理解,初步了解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2学情分析
1.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鉴赏能力,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2.相比更专业的美术术语而言浅而易懂的美术词语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印象;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课堂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氛围,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享以美得感受。
3重点难点
1.对美术作品“审美自律”的理解;
2.简单了解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这里展示了两幅山水作品,同学们观察它们的不同。
学生赏析作品:第一幅是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描绘了锦鸡落在芙蓉枝头,压得花枝下垂摇摆,锦鸡扭头凝神注目飞碟,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体现了赵佶提倡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另一幅是朱耷的《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傲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章法的布局,从而形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教师补充:诸多慧智心灵的中国古代画家独抒己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我国绘画史上诩诩生辉,撰写出瑰丽的美术篇章。这些美术风格的不同也就是艺术家的“审美自律”。
教师小结:“审美自律”的含义:一是指美术家不是为某一阶段、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是艺术家主动追求目标。即:继承和创新)
活动2【讲授】:在《兰亭序》中的审美自律
1.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看他是如何运用笔墨线条抒发情感的。
学生赏析: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书法结构。
教师小结: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兰亭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了解怎样用书法去表现感情。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尊称为“书圣”。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各流派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孙绰,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这天天气晴朗,名士们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于是有人将斟满酒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在谁的跟前,谁就饮酒赋诗,共作37篇诗,王羲之作序以存念,他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酒性而作。手稿共28行,324个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到达“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
活动3【活动】:思考与交流
多媒体展示《兰亭序》中“之”字图片。
教师讲解:这是《兰亭序》中20个“之”字,但这不是刻意去书写的,为何?
教师提出问题:《兰亭序》“之”字在结体、用笔上差别很大,如果将它们在作品中位置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不能互换,篇章结构不和谐。
教师小结:书法讲究笔墨气韵生动,《兰亭序》是即兴书写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情绪,一气呵成,自然随意。每一个“之”的体态和美感都各有不同,即使王羲之日后也无法写出如此率真流畅的作品。可见其在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之上,运用笔墨线条表现当时的情感。
活动4【讲授】:什么是文人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绘画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鼎盛时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经历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文人画。
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1.与院体画家们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意,绘画即兴抒情,目的“聊以自娱”,标榜“写胸中逸气”,不为他人所役;2.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以及花卉。重水墨,强调诗书画一体,作画以书法用笔。文人画是画家全面修养的展现,其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极高。
活动5【练习】:赏析比较文人画与院体画作品
1、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同学们分析比较这两幅作品。教师在学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给予提示,如作者身份、描绘内容、构图布局、艺术风格、创作目的等。
2、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作品的不同。
3、教师小结:
作品名称 《早春图》 《潇湘奇观图》
作者身份郭熙、宫庭画家米友仁、文人士大夫
绘画内容春日来临,大地复苏,山间云雾缭绕 潇湘烟雨朦胧
构图布局高远,深远、平远 长卷构图,散点透视
艺术风格主要用线条,笔墨明洁主要用水墨表现朦胧
供谁欣赏供皇帝贵族欣赏自娱
创作目的阿谀奉承 抒发自己心中逸气
4、教师总结:点明本课主题文人画的“审美自律”。“审美自律”的含义:一是指美术家不是为某一阶段、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是艺术家主动追求目标。即:继承和创新)
活动6【测试】:阅读课本,赏析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下方面分析:1)题材与内容、2)构图与风格、3)创作目的。
《江山千里图》《鹊华秋色图》《墨梅图》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并对文人画总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关于文人画的注意事项。
活动7【作业】:活动建议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国某个历史时期,从中挑选二至三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尝试从表现手法、章法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
课件25张PPT。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审美自律(中国部分)
———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审美自律《荷石水禽图》《芙蓉锦鸡图》★比一比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芙蓉锦鸡图》 这幅是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描绘了锦鸡落在芙蓉枝头,压得花枝下垂摇摆,锦鸡扭头凝神注目飞碟,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体现了赵佶提倡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荷石水禽图》 这幅是朱耷的《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傲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章法的布局,从而形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诸多慧智心灵的中国古代画家独抒己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我国绘画史上诩诩生辉,撰写出瑰丽的美术篇章。这些美术风格的不同也就是艺术家的“审美自律”。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审美自律(中国部分)
———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审美自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尊称为“书圣”。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审美自律★ 《兰亭序》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骗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即《兰亭序》。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各流派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孙绰,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2人,这天天气晴朗,名士们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于是有人将斟满酒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在谁的跟前,谁就饮酒赋诗,共作37篇诗,王羲之作序以存念,他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酒性而作。手稿共28行,324个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到达“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审美自律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影响及中国绘画多样的艺术风格。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这20个“之”字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书法讲究气韵,兰亭序一气呵成,自然随意,
适情适性,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形成了独立
审美和个人风格,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审美自律《兰亭序》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绘画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鼎盛时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经历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现在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文人画。 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1.与院体画家们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意,绘画即兴抒情,目的“聊以自娱”,标榜“写胸中逸气”,不为他人所役;2.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以及花卉。重水墨,强调诗书画一体,作画以书法用笔。文人画是画家全面修养的展现,其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极高。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自学教材第38页,思考理解:
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
兴趣吗?《早春图》郭熙 北宋赏析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 。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于收藏的行列中来。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书画收藏爱好者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南宋赏析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赏析比较作品形式谈一谈对画面的感受?
院体画与文人画(继承与发展的中国山水画)《早春图》郭熙 北宋《潇湘奇观图》米友仁 南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早春图》郭熙 北宋《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南宋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一是指美术家不是为某一阶段、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通俗的说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我们就称之为“审美自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阅读课本赏析作品
“四君子”指什么?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美术作品【四君子】等题材其实是画家本人的志向、态度及思想情感的写照。[梅、兰、竹、菊]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贯之。
作
品
欣
赏作
品
欣
赏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郑板桥 墨竹图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许多都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他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做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扬州卖画,自食其力。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人,出身官宦家庭,庶出,幼孤,性绝警敏,八岁已能作八股文,后遭多种变故,兄死妻亡,以课徒为生,生活清贫。直至三十八岁,四次乡试,皆名落孙山,始学画。曾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斗争而名重一时,后因失手杀妻被执坐牢七年,出狱时已五十三岁,晚年生活平稳,出游四方,课徒为生。
《墨葡萄图》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画中诗书画印具备,是典型的文人画。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作
品
欣
赏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中国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它不仅仅是形式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家齐白石,就非常推崇文人画这一风格流派,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对近现代中国画画家影响极大,使得近现代中国画艺术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创新。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课堂总结回顾:
1.审美自律: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
2.文人画: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审美自律课下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国某个历史时期,从中挑选二至三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尝试从表现手法、章法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