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
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
303—361年),字逸少,号
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
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
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
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
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1位名士,作诗37
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
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
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冯本
褚本
定武本
虞本
思考与交
思考与交流:
如果将文中的“之”在作品中的位置进行互换,你认为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
看看“之”字的位置交换后的效果,说说你的感受。
自学课文,对比鉴赏
试比较这两幅画,它们体现了画家怎样的创作观点?
早春图
潇湘奇观图
自学课文,对比鉴赏
(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
(1)《早春图》展现了严冬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景山峦高耸,雾气弥漫。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近景河流刚刚解冻,山路上旅客行色匆匆。松树新芽初绽。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节的特点,表现出悄然而至的早春气息。
(2)构图幽奇,变化多端
,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三远的全景式山水。
(3)是供皇帝消遣观赏的。
(1)
《潇湘奇观图》可窥见米氏云山面貌。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渍染。山的上部用墨稍深,下部用墨稍渲染。树木枝干多用浓墨一笔画出。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2)画面少见笔触,形象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给人留下了远景云山迷蒙的印象。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
浓淡墨点,迷蒙意境。
突破传统,创新米氏云山。
《早春图》是供皇帝消遣观赏
的,《潇湘奇观图》是画家对
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
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
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它们有何变化
形成中国文人画诗、
书、画、印四结合的
特征。
文人画中的“四君子”:
梅、兰、竹、菊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
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
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
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
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
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
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
公因私,因国因家。
南京红颜
美人梅
小绿萼
山桃白梅
课后活动建议
欣赏作品,并说说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竹图
郑板桥
荷石水禽图
朱耷
欢迎指导
谢谢观临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了解艺术家运用艺术表达自我;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2新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创新这一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标中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采取以下几种新教学方法:1、提问和流行歌曲导入法,在开始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紧接着播放一首相关的流行歌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2、启发提问法:整个课堂运用启发提问法,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视频的插入代替教师的灌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采取以下的学法: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避免用一些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2、激励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学情分析
通过美术鉴赏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几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美术鉴赏从零了解到初步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的基础,包括对美术作品的分类,如何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等。审美自律这一课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去了解审美自律,成为困扰的难点。对于只掌握了一点点美术鉴赏知识皮毛的高一学生来说,如何去分析美术作品而不被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左右较为困难。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审美自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第五课:审美自律
同学们,请看屏幕:审美自律,这和美术鉴赏有什么关系吗 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审美自律。
请两位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们踊跃发言,那你们所说的审美自律和课文中的审美自律的涵义是否相同,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兰亭序
(1)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
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周杰伦的《兰亭序》,在1600多年前,有一件书法作品叫《兰亭集序》,而一首周杰伦的《兰亭序》引得众人纷纷找来《兰亭集序》的原文及书法名贴,细细品读,领会其中意境。那《兰亭集序》的作者是谁
对,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2)简单介绍《兰亭序》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同学们看一下他的简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包括王羲之和他的儿子共41人。这天风清云淡,名士们分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司令的人将斟满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搁在谁的眼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共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它是王羲之51岁时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国宝档案是怎样介绍兰亭序的。
播放国宝档案兰亭序视频。
(4)这篇流传于千古的美文妙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当时王羲之以蚕茧纸、鼠须笔乘兴所作。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显然没有经过刻意安排。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可以说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据说醒后王羲之非常满意,曾经再书写,却不能复得。
刚才我们了解了《兰亭序》有几大摹本。是哪几大摹本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冯本》为唐代内府书官冯承素摹写,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藏于故宫博物院。又称神龙本。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有米芾题诗,又称米芾诗题本。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因北宋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这是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兰亭序摹本,分为两大体系,一是贴学体系,一是碑学体系。这两大体系并行于世,孕育了后世无数大家。
活动3【活动】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兰亭序》中所写“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有的在结体、用笔上差别很大,如果将它们在作品中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 为什么 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有没有外在目的
总结: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王羲之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没有外在的目的。这正是审美自律的一个特点。
活动4【讲授】讲授新课比较分析作品
刚才我们通过了解王羲之的《兰亭序》知道了审美自律的一个特点,接下来我们再来对郭熙《早春图》和米友仁《潇湘奇观图》进行对比鉴赏,进一步探索审美自律还有什么特点。
展示作品:郭熙《早春图》和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从以下方面欣赏: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什么,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画是供谁欣赏的,作者能否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喜好。
(a)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也是卓越有建树的山水画理论家。
《早春图》展现了严冬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景山峦高耸,雾气弥漫。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近景河流刚刚解冻,山路上旅客行色匆匆。松树新芽初绽。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节的特点,表现出悄然而至的早春气息。
构图幽奇,变化多端
,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三远的全景式山水。
郭熙是宫廷画师,《早春图》是为谁画的 (供皇帝消遣观赏的)。既然是供皇帝欣赏的,那郭熙能否在画中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不能,必须迎合皇帝的审美喜好。)
(b)明代董其昌曾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其中的米便是指米芾、米友仁父子。把米氏父子的创造比之于杜甫、颜真卿那样的贡献。米芾常住江南,创造了“米氏云山”,又叫“米点山水”。米芾、米友仁父子多作江南平远景色。是心灵对自然的直接反映。《潇湘奇观图》可窥见米氏云山面貌。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渍染。山的上部用墨稍深,下部用墨稍渲染。树木枝干多用浓墨一笔画出。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同学们在画面中有没有看到笔触 对,画面少见笔触,形象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给人留下了远景云山迷蒙的印象。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
郭熙的早春图是画给皇帝看的,而潇湘奇观图是画家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表现。米友仁并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在前人创作的作品上加以发展,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
活动5【活动】分组讨论审美自律的内涵
学生分组讨论:审美自律的内涵: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两位作者当时是在什么心情下创作,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王羲之是乘兴而作,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在作品中。而米友仁也是画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他们是为谁而画 (对,他们完全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并没有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而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什么是审美自律,和同学们开始说的审美自律的涵义是不是不相同 (同学讨论)
小结: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在前人创作的作品上加以发展,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活动6【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文人画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审美自律,下面我们来看这两幅作品,看得出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下面一幅作品有题诗、有印章,这就是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征。同样审美自律还表现在中国文人画中。
像中国文人画中的四君子是哪四君子:梅兰竹菊。
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
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
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
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
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都是如此。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文人画。播放文人画一段视频。
我国文人画:美术家的身份,他们不是职业画家,而是一些具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官员。创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业余的消遣和娱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在风格上强调个性化的语言。这都是审美自律的表现。我们欣赏这一类作品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及中国文人画,知道了什么是审美自律,请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什么是审美自律
没错,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就是审美自律。
活动8【作业】课后活动建议
欣赏作品,并说说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