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0 14: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包括大气圈(图中A所示)、岩石圈(图中B所示)、水圈(图中C所示)、土壤圈、生物圈(图中D所示)、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预习交流
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提示:热带雨林大量吸收CO2,遭到破坏会加剧全球变暖。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3) 生物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而由于气候干旱,使得这里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无不呈现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如下图)(1)结合材料探究:上述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种表现?
提示: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结合材料探究:该事例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种表现?
提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3)结合材料探究:该事例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种表现?
提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发展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等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依据图中提示信息答题即可。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答案: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成土母质还能释放某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元素。
(1)结合材料探究:归纳总结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提示: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材料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较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较薄。
(2)结合材料探究:
①热带地区的土壤厚度一定比温带和寒带地区要厚吗?
②总结归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
提示:①不一定,因为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
②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材料三: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通过这种物质循环,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3)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提示: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所以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下图中P点代表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
?
?
(1)该土壤(  )。
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保温性较差,土温较低
C.通气透水,但有机质含量低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地气候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中,固体颗粒、水分、空气分别占55%、35%、10%左右,而理想土壤水分占20%~30%,空气占20%~30%,对比可知,该土壤空气含量较少,不利于保温。该土壤水分含量较多,固体颗粒物比重较高,则不会是沙土和极地土壤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我国没有分布,故该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B (2)D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
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如下图所示:1.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 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3.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关系综合分析图示 4.水稻土的性状分析
水稻土的基本性状是具有深厚的耕作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较好的耕作性和保肥保水性。水稻土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生产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必然受到所在地区的气候、生物、母质、水文、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1.人们应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上、中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解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下游泥沙堆积而使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A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解析: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高温多雨地区,盐分淋失,土壤多呈酸性。
答案:B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3.下列有关土壤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都很密切
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无关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
D.土壤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解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是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是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答案:C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4.下列关于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单项资源的开发不会对其他环境要素造成影响
B.地区间的资源联系不密切,资源的开发就不会影响其他地区
C.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D.采伐森林资源是局部的,不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解析: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地理系统中的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采伐森林会影响周围环境。
答案:C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5.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解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的,冷湿的地区,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含量高。成土母质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参与下,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就形成了土壤。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降水 气温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