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上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2学情分析
由于普通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虽然接近成熟,但在很多方面都不十分稳定,而且普通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日趋繁重,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压抑、烦躁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调节,使身心获得平衡。美术课程相对于学术课程,具有感性、直觉、情感、想象、实践等特征,有利于将学生从繁重的记忆、思维、练习等学习中和文字书本中暂时解放出来,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轻松感,达到感性和理性、心理和生理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分析:
图片比较仅仅是手段,关键是为了突出每个人视点和观察角度不同,及受到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精神气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星月夜》
在介绍这位画家以前,先用几组文字介绍让同学们猜一下,他是谁?
得到的答案:凡高,
接下来找位同学介绍一下他所了解的凡高。听过之后教师予以补充说明:凡高,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同时期的如:塞尚、高更等人。代表作《向日葵》,患有精神病,但他的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同时具有鲜艳强烈的色彩,紧凑的笔触和明确感人的情绪。
凡高其实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的人,可他无法与人们交流思想,现实生活中他处处得不到,于是他那颗燃烧的心,伴随着热烈燃烧的感情,转向了艺术。从而打破凡高以前给人们所留下的固有印象(认为是个疯子),让学生认识到他是位有血有肉,同时又个性十足的人。恰恰是因为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位大师级的画家。
在欣赏《星月夜》时,体会画家当时的心境。注:(他的画包含着对生活的激情,在他眼里大地的一切都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球,每件事情都像在烈火中跳动。在这张充满神秘色彩的风景画中,又可以看到宗教观念,把宇宙的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无休止的运动旋律,充满着神幻的力量。)作品是他在没发病时,幻觉心境的产物。
在提到另外一位中国画家——郑板桥(由“难得糊涂”引出)进而提到本课中重点画家之一——金农。
金农,“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已经是职业化的文人画家或是已经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们的共通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和郑板桥等人齐名,虽以画著称,其实学画较晚,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作画。典型文人画的代表。其行草书是从汉碑隶化而来,故笔势多隶书意味,外拙内秀,如老树著花,姿媚横生,开创碑体行草书之先河。
二.通过课件演示和师生互动,强化教学重点。
通过四个主题三个部分逐一分析作品,如婚姻主题、圣母子主题、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和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高士图》 卫贤,南唐时期画家。
清阔安舒,庄重严肃,隐逸情趣与礼教色彩,相得益彰。
扬-凡爱-克,《阿诺芬妮夫妇像》开创真正意义上的油画,用松节油调和稀释,用亚麻油或生核桃油做颜色,使颜色在一夜之后速干,使颜色保持更长久、鲜艳、有透明感。在他之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丹配拉技法和湿壁画技法。
三. 有了基本知识,还要欣赏大量的图片素材,才能更好地去掌握欣赏作品的技巧、方法,所以我设计了第三个步骤,去化解教学难点。
突出每个人的视点和观察角度的不同
如:拉斐尔《小考佩尔圣母》 丢勒《圣母子》等作品的比较
活动2【活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给同学们限定一个题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印象通过色彩的堆积和变化去表现。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挥洒自己的情感,用油画色和刮刀去表现自己心中的那个瞬间。
活动3【练习】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将此环节的作品都进行展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讲评和教师作品的分析和谈创作感受,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认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和欣赏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肯定,同学之间的称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几个角度去剖析:评价艺术的标准不在于技巧和内容,而是发现和创新。其次是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活动4【作业】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布置作业,用掌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去品评书中其他美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追求他们的视线和内心感受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在于通过欣赏、比较、创作来锻炼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切,体会到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发现艺术美的心灵。
课件25张PPT。追 寻 美 术 家 的 视 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高 一 美 术 鉴 赏 每个人对夜晚的认识和感受都不一样,幽静、浪漫、绚丽、神秘……我们的画家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后印象主义代表之一 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中 做过画店的店员,做过传教士 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在活着的时候只卖出过一张画 15岁以后就再也没上过学,但有极高的语言天赋,掌握六种语言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自杀,到了今天,他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摘自凡高艺术馆)凡高 凡 高
13岁的凡高19岁的凡高《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阿尔的小房吃土豆的人《农民肖像》《盛开的桃树》《艺术家的卧室》《布歇尔医生》 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意味。 金农五十岁以后开始作画。此前他“过日子”主要是靠卖字的收入维持,并且生活得很好,这在书画家云集、强手如林的扬州,若不是他书法水平高、市场行情好,是很难做到的。其书法品类繁多,风格变异极大,这在众多中国古代书法家中,实属罕见。他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主要有隶书、行草、漆书、写经体楷书、楷隶五大类。 面对相似或相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为什么会有各种差异? 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带有主观性的,这种主观性来自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精神气质等许多因素对他的影响。艺术家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也是如此,在艺术家所表现的各种主题、各种事物,都反映了他对于世界的理解。因此这些作品都比较明显地带有一种个性化的痕迹。
在艺术史上,有很多主题都被不同的艺术家反复表现过,比如中国文人画中的“四君子”,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些基督题材的作品“圣母子”“最后的晚餐””十字架上的耶酥”等等都是如此。但是从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他们的作品中的构图、形象处理、作品的内涵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性也是使艺术保持恒久魅力的原因。总结:面对同样或相似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
和 谐 和 神 圣婚 姻 主 题高士图
五代 卫贤
绢本淡设色
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为汉代爵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构图严谨,笔法坚实,树石苍厚,多用乾笔破染。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埃克
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
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圣 母 子 主 题 同时代、同题材,地域不同艺术家的视角就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和北欧的真实拉斐尔(意大利)
作品讲究构图完美,人物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而且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洁端庄的美。丢勒(德国)
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生动。 浪漫、享乐、诗意的田园生活和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相似题材不同表现《乡间音乐会》
乔尔乔内、提香《草地上的午餐》
马 奈《草地上的午餐》
莫 奈课 后 总 结 及 延 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