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4.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 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2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
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
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以及运用自己的审美角度看待世界和事物。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题引入
多媒体导入一小段视频,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入课题。
1.师:通过我们的观察,看看你在视频中发现了些什么?(视频)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感受说出来。
2.欣赏作品《手与球面镜》,用你的角度看:是艺术家手执球面镜还是镜中人在观看艺术家?你有什么依据?
3.展示一组关于埃舍尔的作品,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视觉给我们带来的错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切入主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活动2【讲授】新知探究
(一)情感的投射
1:师:ppt展示并提问
(1)当你抬起头看着月亮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2)学生想象活动环节,以月亮为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3)给出图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5分钟
(4)选出一些有趣的联想,并展示出来。
2.体验并比较《月华图》和《星空》
师:画面表现的都是夜晚的景象,那么对于金农和梵高,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分别展示《月华图》和《星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步找出画家的情感内涵。
3.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4.画面的形式分析
(一)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二)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与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5.重点分析《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
6.完成P58页的思考交流
活动3【活动】(三)新知运用
完成“活动与建议”
1.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比较两者的不同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题材,形体,表情,动作或者姿势,人物的神态气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两者的不同。
活动4【讲授】(四)总结提升
1.今天学到了什么?对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首先让学生自我总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知。)
2.教师适当总结
(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引导和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活动5【作业】(五)作业布置
1.如果让你创作以“月亮”或者“夜”为主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
2.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一次绘画创作。
课件41张PPT。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手与球面镜 是艺术家手执球面镜,还是镜中人观看艺术家?魔镜——
埃舍尔的奇妙世界
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他的那些所谓的作品,在众人眼中其实是“垃圾”,也许只有搞艺术的会认为他是位天才。
他让人真正的感受到“眼见未必是实”,他欺骗了大众,象这样以为思维“歪曲”的人竟是位世界级的图形艺术家,而且无人能及。
他的画很美丽,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荒谬,而恰恰愈是荒谬,对我们的吸引力就愈大。
埃舍尔(1898-1972)荷兰版画家,他是一位个性鲜明画风独特的艺术家,独立于20世纪此起彼伏的艺术潮流之外。
埃舍尔作品类型《门》
对比色产生的视幻觉
错觉与幻觉图底共用图底互换奇妙的平台解决矛盾空间(瀑布)骑车人《玩拼图的小男孩》
俯视平视仰视很显然,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其实是在追寻艺术家的视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线向我们展现他对事物的看法----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同一物像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出现不同的面貌,观赏一副美术作品,虽说是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其实是在探索艺术家的个人主观。
一:情感投射
当你抬起头看着月亮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大家一起动动手:
材料准备:纸和笔
要求:如图
月亮天空??星星同学猩猩??月华图(中国画 绢本)金农1.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
2.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
夜晚的景象的描绘
人们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
星空 (油画 布面) 凡高金农《月华图》凡高《星空》两幅图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
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水墨油画空虚饱满轻松急促、运动感单纯丰富孤寂、冷漠狂躁不安《阿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爱克(尼德兰)《高士图》 卫贤(五代)《阿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爱克 杨·凡·艾克是一位宫廷画师,是油画的最初发明者。
《阿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仪式。
高士图 卫贤
描绘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
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梁鸿端坐于榻,竹案上书卷横展,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主人公神态坦然平和,虽房舍简陋、粗食布衣,但高人隐士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讨论:比较这组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1.比较作品的异同?
2.探讨艺术家的视线的差异?(构图、材质、艺术表现等)
3.这种差异的原因?相同点:不同点:创作时间所属国家和朝代构图材质艺术表现文艺复兴中国五代十国尼德兰中国油画水墨描绘的是婚姻家庭夫妇是画面的绝对的主体夫妇是画面的一部分运用象征手法,细腻的描绘人物肖像此图片画家使用了象征手法,请指出画面中各个部分象征什么?男子举起右手( )镜中有许多人像( )蜡烛( ) 小狗( )镜子、水晶珠链、妇人衣袖和内裙的蓝色( )、橘子和苹果( )、新娘与新郎均未穿鞋( )、孕妇装( )1、忠诚 2、纯洁 3、财富与地位 4、伊甸园的纯真5、有证婚人在场 6、地板是神圣的地方 7、耶稣基督出席了婚礼 8、承诺 85716432《阿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爱克
二、 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对于同一题材,即便是同一时代,只要地域环境稍有不同,艺术家的着眼点也会迥异。《圣母子》 德国 丢勒《小考佩尔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1.比较作品异同?
2.艺术家的视线的差异?
3.这些差异的原因?三: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由于艺术家个人特质不同,在表现相似题材时,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的呈现,让观众产生不同程度的悬念,从而使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地中海 法国 马约尔斜倚的女人体 英国 亨利·摩尔 四、活动建议
根据所学知识,看看他们是如何展现了艺术家的不同视线?(题材;形体;表情、动作或姿势;人物的神情气质)教师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让我们如何去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鼓励我们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