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20 13: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教材例举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所体现的人间生活。并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

点:怎样表现有趣的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如何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欣赏古代优秀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欣赏。
《捣练图》张萱—工作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节庆
一开始分别展示,第二部一块展示(全景展示)
教师问:你们看得清楚吗?
故意的,你们发觉这三张画都有一个什么特征—很长。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21·cn·jy·com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2·1·c·n·j·y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第一段捣练,第二段织补,第三段熨烫。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21教育网
教师演示并总结。
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21·世纪
教育网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
答:唐朝宫廷仕女在捣练、织补、熨烫一系列劳作的生活场景。”21cnjy.com
这幅画用的是什么材料?答∶水墨绢本设色。
从表现的方式和风格 答:构图巧妙,用笔生动,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等。
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鉴赏使我们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
分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和捕捉,发现生活的美。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美的眼睛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www.21-cn-jy.com
作业: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