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肌肉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但有个别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
重点难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板书课题) 肌肉
活动2【讲授】肌肉的分布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讲解: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6、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活动3【活动】观察体验
1、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活动4【讲授】总结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课件8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节 肌肉
第一课时根据肌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的不同可将肌肉组织分为3类:即骨骼肌、心肌与平滑肌。
骨骼肌一般通过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 。
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
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 人体的肌肉总共有600多块,占人体总重的40%,他们分布在全身各处,既广泛又不同。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头颈肌躯干肌 四肢肌头颈肌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右手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曲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有什么变化?然后将手臂伸平,做伸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又有什么变化?
在活动时组长完成我们的活动记录。
活动一伸臂时:
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曲臂时:
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肌肉如何工作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实践作业在晚上睡觉前,身上只有很少衣服的时候,体会一下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
摸一摸不做运动时身体还有哪些部位的肌肉在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肌肉多,哪些地方肌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