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物体的性状改变以后 课件+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4.2物体的性状改变以后 课件+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1 09:04:40

文档简介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4、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不会产生足够的注意,而弹性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比如:皮球有弹性、弹簧有弹性……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但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已经对力的基础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生活中又有经验基础,在教学上,可以从此处进行突破,带领学生进入新知。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引导,让学生能更具体的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以及如何区分它们。四年级的学生在手动操作上也有了一些经验,课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拉力器、气球)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如果对这两样物体施加一个外力它们会有什么变化,谁想上来玩一玩?
学生操作。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拉力器变长了,气球变扁了。
教师:无论是拉力器变长了还是气球变扁了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那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会有什么奥秘的产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探究弹簧物品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健身器是用弹簧来做的,那同样的原理所制成的测力器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性质呢?来我们试试看。
学生操作。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施加力的时候测力器变长,去掉力时又恢复了。
教师小结:看来用弹簧所制成的物品都具有类似的性质。
活动3【活动】探究其他物体是否具有弹性
教师:那么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有类似弹簧的情况呢?你们还可以试试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橡皮筋和塑料尺,操作一下看看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学生开始实验,完成后开始汇报。
教师:你们在做的时候,整个过程和弹簧相似吗?手又是什么感觉?
学生:和刚才的情况基本类似。
教师:很好,下面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把刚才三样物品的变化过程总结出来吗?
学生:用手拉------形状改变
手松开------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师:在形状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有点紧
教师:在松手的时候你的手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好像有股力量拽着它往回缩。
教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是这样的吗?
教师做小实验: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皮筋在恢复时产生了什么。在拉皮筋的时候挂上一个勾码,手松后勾码会跟着弹簧缩回的方向移动。然后提问,为什么勾码会随着弹簧一起移动?
学生:因为弹簧恢复原来形状的时候有一种力量把它也拉回来了。
教师:很好,我们把刚才拉、放健身器、皮筋和塑料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弹性,你们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吗?
学生自己来说,教师及时辅导。
教师将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进行板书。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科学家是这样总结的,教师说出比较严密的定义。在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你们能说说弹力和弹性的区别吗?
学生说说区别 。
教师总结: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弹性和弹力的区别和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啊都是摸上去软软的,柔柔的物体,你们觉得玻璃烧瓶这种摸上去硬硬的物体也有弹性吗?
学生:没有。
教师:真的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教师介绍实验过程)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完成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见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见水柱上升,是因为玻璃瓶的压力让水上升。
教师总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我们的眼睛不容易察觉。
活动4【活动】探究和调查
教师:刚才我们是请同学把健身器拉开,现在我们比赛一下看谁能拉的更长好吗?谁来试试?
学生:开始推荐某人。教师可以多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请他?学生:因为他劲大。教师:劲大就能让健身器变的更长吗?
学生回答是的
教师:确实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试试把,让学生开始比赛。
结束后通过刚才的比赛请你们想想,要想让弹簧更长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要用更大的力量,教师:那么你们认为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拉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教师:你有办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吗?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开始发言,教师给予引导(重点几个问题:1、如何得到具体的数据?2、拉力如何能够确定大小?3、量弹簧变化后哪一段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提示学生为他们准备了那些材料)
教师:请你们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设计吧。
学生开始讨论并完成实验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实验数据,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让学生把纸放在黑板上。
学生回答: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
教师:那么我们刚才只是挂了五个勾码,如果我们继续挂六个、七个甚至一百个,弹簧还会无限制的伸长吗?
学生回答:不会。
教师小结:物体所具有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相应物品就该损坏了。
活动5【练习】生活中弹性的利用
教师出示录像:1、在玩蹦蹦球2、撑杆跳3、骑自行车
一起来分析它们是怎么样工作的?
教师请学生在生活去找一找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弹性或者弹力。它们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本课所学知识点。
课件9张PPT。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 弹性 。
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时所产生的力叫做 弹力 。问题:弹簧秤的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假设:
需要改变的条件:
1.如何确定拉力的大小?
2.如何得到具体的数据?3.怎么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2345678(钩码个数)234弹簧拉伸的长度(厘米) 把弹簧受力与拉伸的长度标在下图中,用线连接各点,看呈现出怎样的图形。...先画点,后连线。观察图形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在弹性限度内,跳跳球撑杆跳高自行车减震座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物体弹性的?收获1.2.3.4. 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时所产生的力叫做 弹力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 弹性 。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可以为我们生产生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