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不会产生足够的注意,而弹性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比如:皮球有弹性、弹簧有弹性……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但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已经对力的基础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生活中又有经验基础,在教学上,可以从此处进行突破,带领学生进入新知。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引导,让学生能更具体的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以及如何区分它们。四年级的学生在手动操作上也有了一些经验,课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认识弹性的普遍存在及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2、能够设计并做好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3、培养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的现象。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21·世纪
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弹性,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对弹力和弹性的区分,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钩码、铁架台、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海绵、、塑料直尺、小皮球、橡皮筋、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教师拿着一个小皮球)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是什么?我用力后,看它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问题。
2、提问:是它的什么改变了?学生回答问题。
3、提出问题:为什么形状会改变呢?改变以后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4、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一)感知认识弹性和弹力
1、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介绍一下?(出示弹簧、橡皮筋、海绵、塑料直尺)
2、现在请同学们在不损坏物品的情况下来捏一捏、拉一拉、弯一弯,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慢慢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当我们慢慢松开手时又有哪些变化?将你的发现写在记录表内。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这些物品有什么相似的特性呢?
4、像小皮球、弹簧、橡皮筋、海绵、直尺等去掉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让有弹性的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我们把它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和你对物体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21教育网
除了刚才我们研究的那几种物体,我们周围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5、认识不易察觉的弹性现象。
(1)谈话:同学们观察我们用力压硬币,它的形状或体积改变了吗?(没有)那么硬币有弹性吗?
(2)课件出示,师讲解实验方法:把三枚棋子排在一条直线上,其中二枚近靠着,另一枚离开几厘米。用一只手使劲按住中间的棋子,然后用另一只使劲弹单独的棋子,观察结果,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www-2-1-cnjy-com
(3)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验证。
(4)学生汇报探究的结论:硬币也具有弹性。
6、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学生猜测)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瞬间变形产生弹力
7、小结:弹性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物体都有弹性,有些物体的形变是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
(二)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1、像弹簧这样的弹性物体给弹簧一个拉力,弹簧怎么样了?那么弹簧拉伸的长度跟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
2、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这些想法都是出自你们的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现在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研究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若干钩码,一个弹簧,你打算怎么实验?将自己的想法带到小组中交流,并确定小组的实验方案。2-1-c-n-j-y
3、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得出弹簧拉伸的准确数据,那就需要尺子进行测量)
4、教师讲述实验要领:
(1)首先小组分工明确:实验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观察员。
(2)将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指针先对准“0”刻度的位置。
(3)挂上一个钩码,在钩码数为“1”的竖线上标记此时弹簧指针所指的厘米数;
(4)后面依次类推,分别标记出挂2个、3个、4个时弹簧指针所指的厘米数。
(5)一定要在弹簧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研究。
6、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交流实验结果。
(每挂一个钩码,弹簧就拉伸1厘米;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也越长。)
7、那你们预测下,挂5个钩码,弹簧会拉伸多长呢?
8、同学们试着想一下如果我们将弹簧无限制的拉下去,还会有刚才的规律吗?弹簧会怎样?(弹簧有弹性限度的。)21cnjy.com
9、动手操作,证明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10、小组学生汇报。
11、最后得出总结: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越短。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也相等。超出弹性范围,物体将不能恢复原状。21·cn·jy·com
三、拓展运用
回归生活
1、教师引导: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弹性吗?
2、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多媒体资料。
(1)(展示撑竿跳高图片)问:什么是弹性物体?谁对它施加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使运动员跳起来的?2·1·c·n·j·y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依次汇报。
3、小结:看来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www.21-cn-jy.com
四、回顾板书
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橡皮筋、弹簧、硬币、海绵这些不起眼的物体。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寻找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到了物体的弹性。请你设计制作一件利用物体弹性的物品,比一比谁是最有创意的发明家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