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历史课堂欢迎你!18、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巿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吃的:由吃饱到吃好,追求数量品种到讲究营养质量。2、穿的:自剪自缝到买成衣,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北京巿的一个菜巿场3、住的:由缺房、拥挤到宽敞舒适的钢筋混泥土房,小洋房。4、走的:由步行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小轿车、火车、飞机……5、用的:用品消费经历了由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的过程。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迅猛增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农民住宅票证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商品短缺,我国对基本生活品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到1985年,国家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票证供应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结束。想一想: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答:要提倡。我国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乃至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要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历史小知识:二、就业观念的转变:1、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都由国家统一分配。2、改革开放以后,由“铁饭碗”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000年的西部人才招聘会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巿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者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职业,这种自主择业,可以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的创造性。想一想:激烈的现场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答:择业者应注重针对自己的不足,积极接受教育和培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1、20世纪50年代,我国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巿职工的劳动福利制度,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打抚优工作等。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对于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实行“五保”制度。“五保”: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使他们生老死葬都江堰市有保障。“五保”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再就业中心悉心为下岗工人服务四、本课小结:吃:由吃饱到吃好,追求数量到营养质量。穿:由自剪自缝到买成衣,款式多样,色彩斑斓。住:由缺房、拥挤到宽敞舒适。行:出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由国家统一分配到自主就业、巿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由”铁饭碗“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到自谋职业和自己创业。就业观念转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六、练一练:1、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是在( )时候。A民国时期 B 新中国成立以后 C 1956年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粮票、布票“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明了什么?答:改革开放后。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很快。D谢谢了,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