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狗吠(fèi) 迷惘(wǎnɡ) 解剖(pāo) 开天辟地(pì)
B.作揖(yī) 温驯(sùn) 栖息(xī) 恪尽职守(kè)
C.恻隐(cè) 呵叱(chì) 客栈(zhàn) 浪遏飞舟(è)
D.迸发(bèn) 魂悸(jì) 梦魇(yǎn) 冠冕堂皇(ɡuàn)
【答案】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租赁 驾驭 呻唤 坛坛罐罐
B.熬煎 寂寞 歉意 绿草如荫
C.羞耻 责备 款待 一蹋糊涂
D.虫蛀 内涵 作缉 逆来顺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荫”应为“茵”,C项“蹋”应为“塌”,D项“缉”应为“揖”。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小狗包弟》选自巴金《随想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版。原载《芳草》1982年第3期。有删节。
B.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C.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
D.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A.去掉《随想录》后的句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版”加上括号,表示解释说明的作用。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填入下列空格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3分)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 ,我们听得 ,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 ,有人 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
A.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B.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C.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嚷嚷 敲打
D.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小狗包弟(节选)
巴金
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我”“半靠边”时,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我”的身边。最后被打断了后腿,才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B.包弟把巴金一家人当做亲人,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C.当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时,小狗包弟就成了“我”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我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被红卫兵抄走。
D.送走包弟后,“我”下班回家,虽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但因为它毕竟离开了“我”家,我便感到轻松。
E.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后,“我”便又怀念包弟。
【答案】 B 3分 D 2分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从文中看,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6分。定义3分,分析3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包弟是一条日本种的,聪明可爱,听话忠诚,有情有义的黄毛小狗。当他有所求时,就会作揖。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告知主人,忠于职守而并不讨人厌,当客人来时,懂得讨巧,为大家带来欢乐。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6分)
【答案】(6分,每1点2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①先说别人的故事,然后引入自己的故事,具有引入、铺垫的作用。②与后文“我与包弟”的故事形成照应。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者与狗的故事,都说明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文革”造成的人祸惨烈,这类事在全国十分普遍,从而深化了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也就是回答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一段和全文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在形式上,先言其它小狗,再写自己的小狗,很明显是引入话题,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从下文叙述的内容来看,也起着照应作用。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写作意图分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与我和狗的故事,都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深化了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作者为什么以一条小狗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现实?这是什么手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答案】(8分。“手法”1分;表述4分,其中每点1分,符合下述要求1分;“启示”3分,其中每点1分,符合下述要求1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评分重点放在表达上,一是结构清晰,二是有理有据。层次不清,或泛泛而论,字数过少酌情扣分。)①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让人看到“文革”的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了“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②通过包弟的遭遇,看到一个作家是如何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③通过小狗的遭遇,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意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作启示:①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②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相对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概述小狗的遭遇以及我的小狗包弟的遭遇,然后自然引出社会现实,从而表现出了社会主题。以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第二问,可联系现实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来阐述启示。可从现实意义和大众命运的角度来阐述。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愿化泥土
巴金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我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983年6月29日
(选自《随想录》,有删节)
9.文章开头写访问法国的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内容上:叙写作者认为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异国,却仍深深地眷恋着祖国故土的真挚情感;②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童年的门房和马房生活给作者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培养了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②学到了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③感悟到“人要忠心”的教诲;④懂得了受苦可以净化心灵的道理。(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文中相关的语句,诸如“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等加以分析概括总结。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理解文中两处加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2分)
(2)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2分)
【答案】(1)故土人民热爱生活、内心纯净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鼓舞着我。(2分。意思对即可)(2)我被私心杂念所包围,迫切希望得到指引来摆脱苦恼,净化心灵。(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重要语句的含义,需要结合相关句子所在的相关位置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一句,结合“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第二句,结合“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标题“愿化泥土”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对祖国、家乡的眷恋挚爱;②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而纯净的人们的感激与赞美;③对做一个热爱生活、忠心耿耿、心灵纯净的人的渴望与追求。(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3.参照下面巴金先生的画像《沉思》,结合你对巴金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巴金的形象。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示例:你,巴金先生,眉头紧锁,面容消瘦,表情严肃,那或是因失去妻子充满的无限怀念,那或是因丢失小狗包弟还在痛悔万分;你,嘴唇紧闭,是深思自己讲真话的人生;你,雪白的头发;如黄河流水般泻下,是为人正直的体现。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款(kuǎn)待 揪(qiǔ)回来 欠债(zhài)
B.呻(shēn)唤 作揖(yī) 浩劫(jié)
C.拍摄(shè) 吠(fèi)叫 解剖(pōu)
D.萧珊(shān) 叱(chì)骂 熬煎(jiā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揪”应为jiū)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揖 歉意 舌头舔 B.厌倦 说谎 添了血迹
C.租赁 虫蛀 逆来顺受 D.公寓 俱乐部 绿草如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绿草如茵”)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______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清清爽爽 合 训练 简化 B.干干净净 合 调教 舍弃
C.清清爽爽 并 调教 舍弃 D.干干净净 并 训练 简化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答案】B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选出括号中对加点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比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半靠边”这里是比喻)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答案】C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7.如何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中“解剖”一词的内涵?(4分)
【答案】①一是指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别人宰割。二是指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自责、反省。②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终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解析】
试题分析:“终于”强调了语气,暗示了命运受到摧残实为必然。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第三段在描写院子环境时,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作者意在表现什么?(3分)
【答案】①破败 ②文革使人的生存环境变得很恶劣;文革使人产生隔膜。
【解析】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三、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这篇文章写我与包弟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4分)
【答案】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美文欣赏:
怀陆圣泉
巴 金
①六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坐“怡生轮”去海防。圣泉赶到金利源码头来送行。开船时,他和我哥哥都立在岸上对我微笑。我对他们说,两年后再见。
②我绝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和圣泉的最后的一面。
③我离开上海后第二年,在成都得到圣泉被捕的消息,那是从桂林传来的,后来又听说他已经出狱。但是我到了桂林才知道他入狱后下落不明。朋友们见面时,常常谈起圣泉,我们想念他,暗中祝他平安。有时在静夜,我们三四个友人对着一盏油灯围着一张破旧而有油垢的方桌寂寞地闲谈。桂林郊外的寒气从木板壁缝侵入。我们失去了热情。怀念和焦虑在折磨我们。可是圣泉一直没有消息。他就这样令人不能相信地失踪了。
④虽然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但他为什么必须死呢?他与其说是被捕,不如说是自首。日本人找不到他,他自己走到捕房去,准备跟那些人讲道理,辩是非。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相信敌人也会在正义面前低头。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他的口供强硬,他对敌人说,汪精卫是汉奸,大东亚战争必然失败。他可能为这几句真话送命。
⑤以上是议论,猜想,耽心。而事实却是他那时和两个朋友守着书店,书店被抄去两卡车的书,他失去了踪迹。书店保全,他却不见了。
⑥我和圣泉相知较晚。“一?二八”沪战后一年我在福建泉州看朋友,在一个私立中学里第一次看见他。可是我们没有谈过十句以上的话。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抗战前两年参加了书店的编辑工作,第二年他也进来做一部分事情,我们才有了谈话的机会。抗战后,书店负责人相继离去,剩下我们三四个人维持这个小小的事业。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一天地相熟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常常在书店见面。一个星期中至少有一次聚餐的机会,参加的人还有一位学生物学的朋友。我们在书店的客厅里往往谈到夜深,后来忽然记起宵禁的时间快到了,我和那位生物学者才匆匆跑回家去。在那样的夜晚,从书店出来,马路上不用说是冷冷清清的。有时候等着我们的还是一个上海的寒夜,但我的心总是很暖和,我仿佛听完了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⑦我这种说法在那些不认识圣泉或者认识他而不深的人看来,一定是过分的夸张。圣泉生前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简朴,不善交际,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他把朋友的意义解释得很严格,故交友不多。但是对他的朋友,他总是披肝沥胆地贡献出他的一切。他不是“文豪”、“巨匠”,甚至他虽然真正为“抗”敌牺牲,也没有人尊他为烈士。他默默地活,默默地死(假定他已死去)。然而他并不白活,他确实做了一些事情,而且也有一些人得到他的好处。但是这一切和那喧嚣的尘世的荣誉怎么能联在一起呢?那些喜欢热闹,喜欢铺张,喜欢浮光的人自然不会了解他。
⑧我对人说我了解圣泉,然而要是有人向我问起他的生平,他的家世,甚至他的年龄,我却无法回答,唯一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我认识的只是他的人和心,此外便是他的文章。
⑨一个崇高的心灵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这是可能的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知道,万一他还活着,万一他能看到我这篇短文,他一定会责备我:“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在受苦,你们为什么只关心到我一个?”
⑩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地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
(摘编自《巴金笔下的人生随想》
【导学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情感脉络。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 租赁 篱笆 解剖 堕入 拍摄 创伤
纤巧 忏悔 琐事
2.给下列字组词。
揖 楫 辑 缉 歉 赚 镰 谦 珊 姗 跚 栅
3.关于作者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yī) 租赁(lìn ) 篱笆(lí bɑ) 解剖(pōu) 堕入(duò) 拍摄(shè) 创伤(chuānɡ)
纤巧(xiān) 忏悔(chàn ) 琐事(suǒ)
2.给下列字组词。
①作揖 舟楫 编辑 通缉 ②歉意 赚钱 镰刀 谦虚 ③珊瑚 姗姗来迟 蹒跚 栅栏
☆课堂探讨☆
要点一:梳理情节结构。
【探究活动】
概括段落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划分文章结构的题目,注意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讨论明确】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探究活动】
概括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分析作者情感脉络的题目,注意事件的概括,作者的情感注意结合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分析。
【讨论明确】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课堂提升】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如此可爱的小狗,“我”为什么要舍弃它?
②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③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④他为什么会沉重?
⑤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⑥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倒数第三段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⑦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答案】①成为“包袱”,我自身难保。②轻松 沉重 自责。③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④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⑤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⑥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⑦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