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请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2.《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受财而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这说明当时( )
A.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 B.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4. 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
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
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
5.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在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 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6.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双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妇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C.使国家财政收人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7.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 www-2-1-cnjy-com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近代工业的出现
8.《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与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与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9.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10.遵义有一种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八不归家”不是指初八不回家,“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做人根本的“八端”就不要回家了。从材料中得出( )21·cn·jy·com
A.儒家思想的政治化????????????????? B.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C.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11.《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12. 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13.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 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 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14.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15.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这个国家由全体公民治理”,但古代雅典曾驱逐过最能干、最好的执政官,也曾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雅典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国家 B.雅典民主是特定条件下的集体暴政
C.雅典民主是不讲人权的高压民主 D.雅典司法审判未起到维护民主作用
1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21*cnjy*com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17.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
A.维护帝国统治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
D.稳定社会秩序
18.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19.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 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 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20.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了法律精神 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21. 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
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
2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
A.由启蒙思想家创立 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C.诞生于工业革命前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24.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25.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26.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 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27.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28.爱因斯坦羡慕一位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的科学家生活在“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这位科学家曾宣称“现在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这位科学家( )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B.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9.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材料体现了启蒙运动( )21教育网
A.人民主权原则 B.社会契约原则
C.自然法则 D.分权制衡原则
30.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版权所有:21教育】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16分)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三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
表5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7分) www.21-cn-jy.com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6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
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2·1·c·n·j·y
——摘自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指出古代希腊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是什么。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分)
(2)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政治制度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3分)
(3)结合史实,说说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4分)
(4)材料四中“现代化的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3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界定英国何时崛起为大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克伦威尔时期本应被视为英国崛起的开端,这不仅在于英吉利共和国实际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克伦威尔触摸到了一个更深远更持久的国家强盛概念的奥秘”。然而,英吉利共和国的强大最多只能被看作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序幕而非其正式的开端。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对比不利于英国以及工业革命迅速扭转这种对比的事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健作用。 21*cnjy*com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棍起的历史逻辑》
结合近代英国史实,运用材料中的有关观点,对近代英国的崛起问题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部分
1.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题解析:郡县制从春秋时开始孕育,到秦统一定型,由于治理不再依靠血缘家族成员,而是设官分治,由皇帝派官员统治,“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很显然,从统治绩效上看,郡县制能够比较好地利用土地、知识、人力甚至商业资源,“可以动员比封建制(这里指分封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故选A。B项中的“科举制”、D项中的“内阁制”不符合材料中“春秋开始孕育”这一条件,排除。C项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国家机器,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
答案:A
??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材料指出了对官员“受财而枉法”“受财而不枉法”两种行为的处罚措施,说明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没有体现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这不符合史实,BC项错误。材料只是对贪污受贿官员行为处罚的法律条文,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选A。
答案:A
??3.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闲杂人员随便出入军机处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说明军机处的保密性严重削弱、严肃性下降,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答案:A
??4.考点: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坊”是住宅区,“市”是交易区,唐朝时实行坊市分离制度,从材料中看,坊中出现市,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答案:C
??5.考点: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扬州、益州、广州城市地位的上升均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B项中“区域分工深化”材料体现不出来;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应在宋代以后。故选D。
答案:D
??6.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反映的是允许土地买卖,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A项错误;国家不限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有利于促进人口的流动,B项正确;土地买卖是私人之间的交易,只能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C项错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末清初,且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D项错误。
答案:B
??7.考点: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和出现最早的纸币是在宋代;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近代工业的出现属于近代商业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的权威动摇,神的地位沉沦,士阶层崛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的地位突出;同时在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特点。
答案:A
??9.考点:科技成就
试题解析:司南的主要作用是辨别方向,在当时是先进的科技发明;清朝的象牙罗盘主要用于看风水。故AC两项都不正确。以上两张图片,反映了专制封建制度,没有使科技转化为近代生产力,故B项正确。两张图片没有体现闭关锁国政策,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10.考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规范人行为处事的道德准则,也是儒家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由忘记这“八端”就不要回家可见这是指儒家思想的道德化,故选B。其他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2-1-c-n-j-y
答案:B
??11.考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的道家、佛教、儒教三者同时存在,以使统治者可以更好地治世,可见唐朝时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故选D。A项中的“实现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项不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不一定要尊重史实;材料体现不出道家地位的衰弱,C项错误。
答案:D
??12.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故A项错误;两者的思想均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表明圣人与凡人无异,破除了权威崇拜,黄宗羲在此基础上提出君臣平等,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黄宗羲继承了王阳明破除权威的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13.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材料“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短任期制可以使人们平等地参与政权,体现了的是民主的广泛性,C项正确。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不符合史实。
答案:C
??14.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雅典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的是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等权力机构,而非公民,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制度和用法律解决“私人争执”体现不出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B项错误;“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体现不出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为防止出现个人独裁,保证公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而制定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故D项正确。【来源:21cnj*y.co*m】
答案:D
??15.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的弊端。材料中“我们这个国家由全体公民治理”说明雅典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却驱逐过“最能干、最好的执政官”、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说明了直接民主的弊端——集体暴政,“非常民主”言过其实,材料侧重的是后边的话,即特定条件下的集体暴政,故排除A、选择B。雅典由全体公民治理,说明其还是讲人权的,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的滥用,而非未起到维护民主的作用,D项错误。
答案:B
??16.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试题解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遭受处罚发出“憎恨所有的神”的呐喊正是强调人的价值的体现,D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神灵崇拜,也没有体现注重物质生活,排除BC。
答案:D
??17.考点:罗马法
试题解析:材料指明是“罗马共和国时期”,A项错误;罗马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之所以“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是为了协调平民与贵族的关系和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排除B,选D;“完善法律体系”是制定一系列法律的结果而不是目的,C项错误。
答案:D
??18.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作为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利益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所以“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符合德意志帝国民主制度的特点,故选D。A项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项符合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C项符合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
答案:D
??19.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互制衡,没有违反民主精神,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但是它是各邦互相妥协的产物,黑人奴隶制度涉及南部种植园主的利益,所以“没有出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是否实践人民主权,C项错误;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非常强烈,D项错误。
答案:B
??20.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规定选举资格”说明限制了选举自由,“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则说明取消选举资格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体现的是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故选B。材料并没有体现规定选举资格违背法律,A项错误;从“预见”一词说明对选举资格的限制还未取消,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21.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材料“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故选C。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害怕起义成就”说明德意志帝国是害怕工人武装起义的,只是更害怕“选举成就”而已,D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C
??22.考点:共产党宣言
试题解析:结合材料“社会主义创始人”和所学可知,“不成熟的理论”是指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主义、建立理想社会的每秒设想,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由启蒙思想家创立的,A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诞生的,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只是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D项错误。
答案:B
??23.考点:巴黎公社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监督,对选民负责且选民可以随时撤换委员,这些均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A项正确;直接民主制度是指每一个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所有政策的制定,材料体现不出直接民主的特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并未获得广大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支持,只是城市市民、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斗,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A。
答案:A
??24.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19世纪末,欧洲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水平高,且确立了对世界的主导地位,从“大人”“先生”“老爷”“恩主”这些高高在上或恭敬的称呼来看,说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故选C。材料体现不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排除AD项;欧洲不仅仅在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更是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超越其他地区,B项错误。
答案:C
??25.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试题解析:材料说明这种贸易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之间循环进行,再从贩卖黑人奴隶可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说明此时世界连为一体,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A项正确。欧洲人在美洲贩卖的是黑奴、在亚洲换取的是原材料,B项“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说法错误。
答案:A
??26.考点: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材料中1861—1865年的铁路钢铁出口量相比于1856—1860年是下降的,故A项说法错误;英国输出大量铁路钢铁及机器,这有利于推动其他国家的工业化,B项正确;此时英国确实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但图表材料无法体现这一信息,C项错误;图表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出口对象,D项错误。
答案:B
??27.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试题解析:印刷术的传播、地理大发现、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都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但材料强调的是“写自传”比较流行,数量剧增,“自传”体现的是人的自我价值,再加之时间信息“15世纪”,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思想渐入人心,故选B。
答案:B
??28.考点:经典力学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可见此科学家生活在近代科学诞生初期,从“现在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结合选项分析,经典力学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符合题意,A项正确。BD项发生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C项不符合“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
答案:A
??29.考点:启蒙运动
试题解析:从材料“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见体现的是自然法原则,自然法原则即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是自由和平等的,故选C。其他三项不是材料体现的意思。
答案:C
??30.考点:进化论
试题解析:材料指出了进化论盛行的社会条件,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的统治处于上升时期,进化论严重地挑战了传统势力,但这种挑战不再引起巨大的社会变动,说明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31.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1)本问直接从材料“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中提炼即可。(2)特点要从图表中归纳,从其别名可以看出这些农作物大多带“番”字,原产地都是美洲,主要从海陆传入中国。背景从关键信息“16—17世纪”“西班牙殖民者”“荷兰殖民者”可联系到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3)材料三反映了番薯传入的作用,材料四反映了乾隆年间人口的增长趋势,将二者相联系,从缓解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及改变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特点: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大陆。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 (3)影响: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
??32.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1)(2)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答案。(3)结合所学可知,“将……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指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结合三权分立的内容回答即可。(4)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这种“错位”是指旧阶级的代表容克地主阶级掌握了新的生产力即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这就导致皇帝掌握了国家大权,不利于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以至于德国后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
答案:(1)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公民意识、法律至上等。(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政治大一统(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4)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3.考点:工业革命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材料中给出的观点主要有将克伦威尔时期视为英国开始崛起的序幕、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键作用,围绕题目中给出的一个观点,史论结合进行探讨即可。
答案:示例1:观点:近代英国是从光荣革命开始稳步崛起为欧洲直至世界强国的。 说明:光荣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其崛起奠定政治基础;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为其崛起奠定经济基础;光荣革命后,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法国的霸权,并在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完成了崛起;在此之后发生的工业革命,仅是巩固和增强了英国已有的大国地位,或者说是促使英国崛起后的继续壮大。(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观点:近代英国的崛起主要归功于最先开展工业革命。 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英国经济腾飞;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英国获取更为广阔的殖民地、建立殖民帝国奠定基础;而在此之前进行的光荣革命只是为工业革命开展奠定政治基础。(言之成理即可)(若从克伦威尔方面进行探讨也可)。